2012年11月26日

馮偉正醫生 -醫治家庭的兒科醫生 (Part 1)



馮偉正醫生很坦白的,他說小時候立志當醫生是因為覺得「叻仔」才讀醫;專科選擇兒科,除了喜歡小朋友,更重要是因為兒科具挑戰性有發揮機會。然而,上天的安排是奇妙的,祂讓仔在工作上遇到很多有需要的青少年,他開始想要從根本治好這些孩子的病,這群孩子最終把他引向家庭治療師的路途上。當兒科醫生與婚姻及家庭治療師結合在一起,會產生甚麼化學作用呢?


「醫生是從醫學角度去剖析病人的問題,而婚姻及家庭治療則教會我從全新的角度看待人。」兒科醫生與婚姻及家庭治療師馮偉正醫生說。七年前,他有感單憑醫學知識無法全面地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於是萌生了進修的念頭。「其實我一直對行為科學很感興趣,人很奇特,有很多範疇可以深討,讀書時已愛看心理學的書籍。及後在兒科工作的十多年,經常接觸青少年,對他們的行為﹑心理問題產生興趣,很想有進一步的認識。」


 

從醫生到家庭治療師

於是,他於2005年報讀輔導學碩士。課程讀了兩年,讓馮醫生對輔導工作有了基本認識,但他還是覺得不足夠,希望接受更深入的訓練。「讀輔導課程時接觸到家庭治療,覺得有用,能幫到別人,特別是青少年的身心問題。」當時全港只有香港大學研究院提供「婚姻及家庭治療」碩士課程,課業是出了名的繁重,上堂﹑功課﹑臨床實習,而且導師的要求亦非常高,甚至比醫學院有過之而無不及。

 

可是馮醫生沒有卻步,為了全心攻家庭治療他毅然離開醫管局,到一個醫療集團旗下的社區診所工作。「對我來說這工作是沉悶的,每天都『睇』傷風咳,但工時穩定﹑收入有保證,又毋須在醫院候命,讓我能夠兼顧學業。」結果馮醫生用了四年時間,日間應診﹑晚間上課﹑周末實習,以優異成績完成課程,並於今年初重返專科行列,當一位能「醫治家庭」的兒科醫生。(續)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孕媽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