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3日

【逐步復課】 復課學童重返校園壓力大,家長勿以「恐嚇」提醒防疫!

停課逾月後中小學逐步復課,學生須面對重新適應有規律校園生活、追趕學業進度等不同壓力。有精神科醫生表示,學生若因而出現心理問題是可理解,籲切勿逃避或漠視;並提醒家長勿以恐嚇方式向孩童解說疫情,免讓他們感焦慮。有傳染病專科醫生稱,復課後學生有一定社交接觸,籲應做足防疫以減低感染風險。

精神科專科醫生雷永昌表示,是次疫情帶來史無前例的衝擊,如學生發現自己心理上有不同反應是可以理解,他們重回校園時會面對不同壓力,可以是和疫情有關,例如害怕感染、抗疫安排等;亦可能來自學業,如要適應上課時間、學業上的要求等;家長此期間應留意,如子女變得易怒暴躁,或不時稱身體不適,如肚痛等,都可能是壓力大的表徵。

 

兼顧學業及防疫 壓力大增


疫情下大家需加強個人衞生,包括勤洗手,有人或擔心會否變成強迫症。雷醫生稱,因應抗疫而多清潔雙手,不算是強迫症症狀,而是一種衞生習慣。然而,家長若以恐嚇或利用孩童對疫情的恐懼感,期望藉此加強他們防疫意識,此舉則是「十分錯誤」的做法,因孩童心理未成熟,有機會產生太大壓力,更甚會做成過度焦慮。

 
Wayne育有2名女兒,大女兒就讀小五,小女兒則在上幼稚園,他認同學生應復課,「小女兒長時間沒有上課及與他人交流,不少禮儀規矩等需重新學習」,但上學後會增加社交接觸,他又擔心女兒防疫措施做得不足,增感染風險。

 
兒童免疫及傳染病專科醫生何學工表示,復課後學生之間有一定社交接觸,學校是有機會爆發第2或第3波感染,但相信疫情會持續一段時間,故亦認為有需要復課。他料學校已做好防疫準備,但提醒學生不應鬆懈,洗手間、小食部、電腦室等公共設施空間都屬高危地方,必須做好防疫措施;學生若感不適應盡快求醫不要上學,盡可能減低傳播感染風險。


疫情下社交減 影響心理健康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則稱,社交生活對兒童成長而言是重要一環,疫情下朋友間互動交流減少,未能接受教育及常留在家,對兒童心理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需要特殊教育的兒童,如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自閉症等」。不過,他料重返校園後重拾日常社交圈子,兒童會慢慢適應調整,家長毋須過分擔心。





 

 

 

資料來源:睛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20年10月9日

飲奶不足免疫力降易感染致死

 



嬰兒呱呱落地,母乳或奶粉便成為主要食糧,有兒科醫生指,若嬰兒長期攝取不足的母乳或奶粉,便會出現營養不良,可能因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感染死亡。有營養師更指,飲奶不足,對一名嬰兒來說等同「絕食」,以香港如此富庶的社會,不應該發生。



奶粉太稀 兩周便營養不良
 
兒科專科醫生馮宜亮表示,以一名剛出生嬰兒重六磅計,三個月後的體重應為出生時的一倍,即十二磅,按每磅體重需食用二點五安士奶計算,每日應食用三十安士奶,如餵哺奶粉,應按包裝的指示用水開稀。


馮指出,由於奶粉含豐富營養,包括蛋白質、澱粉質及礦物質,足夠嬰兒所需,但若嬰兒食用的奶粉少於應有分量的一半,且持續兩星期以上,便會出現營養不良,免疫及呼吸系統受損,容易被病菌入侵甚至死亡。

另一名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亦指,嬰兒最重要的維生元素是水及奶,奶除含有豐富的營養,更重要是含有鐵、鈣、鉀、鏻等豐富的礦物質,若長期飲不到足夠的奶,便會出現營養不良,由最初不斷哭泣提醒父母要餵奶,至其後無力泣訴,最終因免疫力下降受感染死亡。

美國註冊營養師梁慧思稱,一名嬰兒最好是餵哺母乳,但若情況不許可,才餵哺奶粉,或兩者混合餵哺,奶粉其實是按母乳的成分製造,但必須按照指示用水開稀。





資料來源: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