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7日

母乳餵嬰便便通





家長常為寶寶便秘而「頭痕」,甚至多次轉用奶粉也無助改善問題。亞洲近年有首項研究發現,寶寶進食含較多「sn-2棕櫚酸」的奶粉有助軟化大便,大便中的鈣皂比例也較進食一般奶粉的寶寶低四成六,令大便較不黏硬。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寶寶自小不保持腸道流通,長大後更會增加便秘機會,母乳的「sn-2棕櫚酸」含量高達七成,建議家長盡量以母乳餵哺嬰兒。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不少媽媽只看牌子或友人介紹選用奶粉,四至六個月大的寶寶多因食奶粉引起便秘問題,其實除了奶粉成分、用太少水沖調奶粉、生活環境翳焗、出汗多也能令寶寶便秘。


「谷到喊」 因大便過硬
長期忽視寶寶便秘,寶寶會對排便有陰影,甚至長大後增加便秘機會。過往曾有兩個月大的寶寶因便秘轉用過二至三款奶粉,但仍經常「谷到喊」、因大便過硬令肛門受損,難耐清潔屁股時的痛楚。

母乳中含高達七成「sn-2棕櫚酸」,有助軟化寶寶的大便。譚一翔解釋,棕櫚酸是母乳中最主要的脂肪酸,可為寶寶提供能量,容易被腸道吸收,且不會與鈣質產生化學作用,故進食母乳的寶寶,一般大便質地軟及鬆散,顏色較黃。



增奶粉水分也可改善
相反,大部分牛奶及配方奶粉則含較少該種棕櫚酸,脂肪酸的結構也不同,較易與腸道中的鈣質產生化學作用,形成「鈣皂」,寶寶的大便質地較黏、較硬,顏色多呈啡色,排便次數亦較少。 亞洲一項研究,共有三百多名七至十四日大的寶寶參與,結果發現,寶寶採用含較高棕櫚酸的配方奶粉八周後,大便水質及稀軟比例分別為八成四及六成九,排便更暢順。譚一翔建議,母親盡量使用母乳餵哺嬰兒,增加奶粉水分或選用礦物質不太高的奶粉,也可改善寶寶便秘。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東方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26日

踢波抗哮喘




大家看到「萬人迷」碧咸和英超球星林柏特在足球場上全場奔跑時,可有想過他們其實是哮喘患者?很多時候,爸媽為怕孩子哮喘發作,往往誤以為孩子要禁絕所有運動,然而,香港哮喘會主席、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患者只要按醫生指示,多做適量運動加強心肺功能,對控制病情有莫大裨益。

為了鼓勵患有哮喘、鼻敏感、呼吸道疾病的兒童多做運動,香港哮喘會於今年暑假舉辦親子足球班,爸媽也可落場學習,與孩子一起感受足球的樂趣。親子足球班由前國家女子足球隊代表韋海英教練義務執教,傳授足球的技巧。

課堂上,每對家長和孩子組成一組,先以跑色碟熱身,接分組練習控球、近距離傳球和射門等技巧。「控波身體不可仰後,要少少傾前,否則難以轉身控波」、「不是用腳踩停個波呀,應該用前腳掌」,韋教練並沒特別厚待一班患哮喘的小學員,都是同樣嚴格,要求他們做好每個控球動作。她直言﹕「無論有沒有病的小朋友學踢波,都要學正統技巧。只是要他們做多點熱身,還會多提點他們休息和喝水。」

經過一輪熱身和練習,韋教練畫了四分之一個足球場的範圍,作為「比賽場地」,讓大小學員一嘗馳騁足球戰場的滋味。她鼓勵無論爸媽也應該與孩子一起參與上課:「課堂上的運動強度不高,屬初入門技巧,其實媽媽都可以應付。我教這班小朋友,主要是提升他們對足球的興趣,家長一齊落場,他們定會更投入。」


做好準備 打波游水OK
家長或會問,哮喘兒也可做運動嗎?香港哮喘會主席譚一翔表示,大部分哮喘兒童,只要經過適當治療和處理,一樣可以有正常活動。他說﹕「做運動對身體好,有助控制病情。至於鼻敏感問題,也會因多做運動而使免疫系統得以改善。哮喘兒童只要得到醫生同意,控制好病情,包括按醫生指示接受藥物治療及定期用預防藥物控制病情,運動前做好預防和有應變處理方法,游水、踢足球、打籃球都不成問題。」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25日

中西合璧對抗冷氣病 (二)




劉醫師認為,冷氣病輕則引起鼻塞﹑鼻痕﹑傷風或流淚等,如果不妥善處理,會引起咽喉發炎和感冒,再嚴重則引致氣管收縮,誘發哮喘病。「人體長期於室內冷氣間,會令毛細血管收縮,毛孔自然緊閉,體內熱量散發不出來,容易令體溫調節中樞和血液中樞失去平衡,所以容易引起感冒﹑發熱﹑咳嗽﹑胸悶等統稱為冷氣病的病症。」劉萬成醫師說。


冷氣間赤腳 易中招
除了溫差是「冷氣病」的主要原因外,原來小朋友經常在室內冷氣間赤腳活動,也有機會患上冷氣病,小朋友會出現尿床或腹痛等徵狀。劉醫師指,冷氣房間內溫度低,小朋友在室內冷氣間赤腳走動時,寒氣會由地板從下而上走,再加上身體內有太多寒氣的話,就會令小朋友出現尿道炎或腹痛。

劉醫師建議家長,可以把冷氣調至適當溫度,而且記得叫小朋友穿適當衣服,同時在室內冷氣間活動時一定要穿鞋子,因為穿鞋可以阻止地板的寒氣經腳掌進入體內。

劉醫師亦向各位家長推介一款寒薑棗茶,因為薑具有去驅寒的功效,各位家長可以當茶一樣給小朋友飲用,預防因為過寒而引致的冷氣病。



日常預防方法
1.          兒童外出回家,最好先將身上的汗抹乾,稍作休息後才再吹冷氣,不要在大汗淋漓時立即進入溫度很低的冷氣房。
2.          中醫角度認為「下寒為大」,即是指下身受寒可導致一系列疾病,故建議身處冷氣房中不宣赤腳,注意足部保暖,避免「病從腳入」。
3.          留在家中時經常開窗保持空氣流通,室內不宜過多擺放或種植花草,遠離塵埃花粉等刺激物,洞少過敏源。
4.          利用空氣清新機及定期洗冷氣機隔塵網,經常保持室內清潔減少細菌滋生。
5.          若長時間處於室內冷氣間,應該多飲水,預防身體水份流失。同時也可以放一盆水,維持室內濕度,減低肌膚乾燥的情況。
6.          定期到室外舒展或做運動,呼吸新鮮空氣。
7.          避免室內﹑室外的溫差過大,最理想的冷氣間溫度為攝氏26度或以上,室內外溫差不宜超過5攝氏度。
8.          出入公共地方或高危地方如醫院或診所,須戴上口罩,以防病毒從空氣中傳播。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三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19日

中西合璧對抗冷氣病 (一)

中西合壁對抗冷氣病 ()



烈日當空,最舒服當然留在室內「歎」冷氣,但專家指出,長期留在冷氣間,會令身體容易患上各種呼吸道疾病及引致身體不適,尤其是身體抵抗力較為弱或有鼻敏感的小朋友,就更加容易「中招」。


「導致冷氣病的主要原因是溫度的影響,大部份香港人開冷氣都維持在攝氏22至25度之間,而夏天室外溫度一般都超過攝氏30度,出入室內﹑外時,一冷一熱就會令鼻子和喉嚨不舒服,出現流鼻水或感冒的情況。」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說。

雖然目前醫學界並未有將冷氣病定義為一種疾病,不過醫生都認為,因經常進出溫差大的環境而引致的身體不適十分常見。從西方醫學角度的闡釋,冷氣病較明確的名稱應為「空調綜合症」或「空調不適應症」,指的是因身處溫度低的室內而產生不適應的症狀,常見的有肢體酸痛無力﹑頭昏﹑口乾﹑咳嗽﹑胸痛等疑似感冒徵狀。除了出入溫差大的地方會出現以上病徵外,原來長時間處於冷氣間,亦會令血管收縮和血管循環欠佳,令新陳代謝變得緩慢,而且還會出現眼乾口涸等徵狀,嚴重更可能會出現頭痛。


鼻敏感者易中招
鄧秀碩醫生指,小朋友身體未完全發育,抵抗力自然較成年人弱,所以會更容易受環境溫度的影響;而本身患有鼻敏感的小朋友就更易中招,因為除了溫差的影響外,由於冷氣的過濾功能有限,冷氣間內空氣中的塵埃會令鼻敏感惡化,嚴重的更可致鼻炎底鼻竇炎。醫生建議家長,平時在家中時盡量少開冷氣,同時應習慣經常打開門窗以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此外需注意多飲水補充身體水份,而定期到室外呼吸新鮮空氣,亦可以減少感染冷氣病的機會。


嚴重可引致哮喘
西醫認為冷氣病「元兇」為溫差,不來中醫學也有關於溫差的理論,主冊中醫師劉萬成說:「小朋友往往因為室內室外的溫差轉變,而出現流鼻涕﹑打噴嚏和鼻敏感徵狀。」這亦是廣東人一般指的「攝親」。

(續)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三週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18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下)


肺炎球菌感染個案 抗藥性愈趨明顯
最令醫生擔心的,是肺炎球菌的抗藥性愈趨明顯,鄧醫生表示,過往兒童確診感染肺炎球菌後,可透過抗生素如盤尼西林等作治療,但臨床統計發現,約20%兒童感染個案,都對抗生素治療呈抗藥反應,結果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膜炎﹑入侵性肺炎﹑敗血病甚至死亡。
鄧醫生說,不少家長早前已響應當局呼籲,安排子女接種7價肺炎球菌疫苗,此類疫苗覆蓋了7種常見的肺炎球菌血清型。不過,去年底便曾有一些已接種傳統7價疫苗的兒童,仍受感染並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生追查後發現,原來他們感染的,是7價疫苗並未覆蓋的血清3型肺炎球菌。

13價疫苗 覆蓋率最廣
現時,本港私家醫院及診所提供的最新13價肺炎球菌疫苗,覆蓋了13種流行程度高﹑以及新興的抗藥性品種肺炎球菌血清型,包括剛才提及的3型,以及6A與19A型等,是現時覆蓋性及保護力最全面的肺炎球菌疫苗。

13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為6週至5歲,並與7價疫苗來自同一生產商,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轉接注射。如2至5歲小朋友已完成接種上一代的7價疫苗,可以補種一針13價疫苗,以取得更佳保護。

早前,政府建議將於本年底,轉用13價疫苗作為免費肺炎球菌疫苗,但要留意的是,當中並不包括2至5歲已接種7價疫苗﹑又想作補種的兒童。鄧醫生提醒家長:「隨著初秋至冬天的流感高峰期將至,小朋友受感染後抵抗力可能變差,為避免他們受肺炎球菌威脅,家長更應及早為子女選擇接種或補種最合適的疫苗,從而加強保護。」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OUR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5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上)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對許多家長來說,定期留意兒童傳染病的報導,已成為他們每日的「職責」之一,例如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都會有特別多的小朋友由家長陪同下,到醫務所接種相關疫苗。但有兒科醫生指出,有部份兒科疾病的感染數字,全年都維持在高水平中,家長不應只在某些感染高峰期才提高警覺,以肺炎球菌感染為例,現時便可透過接種新型疫苗,提升兒童的保護力。



飛沫及受污染器具 易傳播病菌
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表示,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流行傳染病,都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許多致病源如細菌等,平日可能潛藏在兒童的鼻腔或口腔中,待他們的抵抗力變弱時,才大肆入侵,引起各類疾病以至嚴重併發症。

「以肺炎球菌為例,當中包含了超過90種血清型,而較為在社區流行度高﹑或是有較高風險導致入侵性感染的,則有10多種。患者主要誘過飛沫或是受病菌污染的器具而受傳染,因此無論他們是在校園或是其他人多擠迫的地方,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而且肺炎球菌『全年無休』,兒童任何時間均有機會受感染。」鄧醫生說。(續)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OUR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2月4日

玫瑰疹 猩紅熱防不勝防 (下)


猩紅熱嚴重可奪命

早前令不少家長聞風喪膽的猩紅熱,亦常發生於兒童身上。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潛服期13天。病發初期一般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偶爾會頭痛、嘔吐和食慾不振等。何慕清說患者舌頭上會出現狀似士多啤梨的紅色小粒。發病約第二天,患者身體和頸部會出現如砂紙般粗糙的紅疹,然後散開至手腳和腹股溝。紅疹大多在一星期內消退,然後脫皮,以手指和腳趾位置最明顯。

雖然猩紅熱和玫瑰疹的患者均會發燒和生紅疹,但猩紅熱有引致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的風險,亦可能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出現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早前,亦有本港兒童因感染猩紅熱而致命的個案,因此不少家長對此非常憂心。

服抗生素有效治療
何慕清說﹕「雖然它不能預防,也沒有疫苗,但由於傳播方法是患者接觸到有猩紅熱病人的口水和鼻涕等分泌而感染,故必須保持家居空氣流通、觸摸眼耳口鼻前清洗雙手、避免共用毛巾等,以減少受感染的風險。而服用抗生素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服用24小時後,就可以痊癒,家長可以按這個準則衡量一下患病的小朋友是否適合繼續上學。」 何慕清指家長單憑自己的觀察,難以分辨子女患上的是什麼病,及早帶子女看醫生接受治療,比較安心。





玫瑰疹誤當感冒
Yvonne女兒深予於8月大時患上玫瑰疹,「有一天帶她到遊樂場,回家後她便開始發燒、有鼻水,進食和遊玩也提不起勁,以為她感冒」。Yvonne帶深予求醫,醫生懷疑囡囡出疹,果然翌日玫瑰疹便出現了。「想不到可以蔓延得這麼快,一下子全個臉蛋都通紅,像隻梅花鹿。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由於她沒胃口,醫生建議把奶多加一點水稀釋,希望她能喝多些。一個星期後,疹便全退了,也沒有留下疤痕。」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