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9日

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是一種經蚊子傳播的疾病。此病由日本腦炎病毒引致,被帶病毒的蚊子叮咬便可能染病。主要病媒蚊是香港常見三帶喙庫蚊(Culex)。 蚊子是從帶病毒的豬和禽類感染病毒的。因此,本病人傳人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通常潛伏期為四至十四天。病情輕微者除發燒及頭痛外,一般不會有其他顯著病徵。 病情嚴重者則病發得快,並出現發高燒、頸部僵硬、神志不清、昏迷、震顫、抽搐(尤其是兒童)及癱瘓等症狀。死亡率為5%至35%。由於日本腦炎並無特定的治療方法,所以治療是基本上支持性的。

在香港,每年病例大概0-6個,絕大多數是進口的。然而,日本腦炎於鄰近地區,如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台灣,以致整個東南亞和南亞是非常流行的(全年也會發生)。

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的最佳方法。除此之外,防蚊措施,及避免到有豬隻和鳥類的地區也可減低感染的機會。在中國,日本,韓國,台灣,泰國和斯里蘭卡等國家,都已有全國性的疫苗接種計劃。香港是在2014年開始有Imojev (Sanofi-Pasteur)減活疫苗供應。此疫苗已被證實對於成人, 2-5歲的兒童及1-2歲的幼兒顯著有效。注射單一的劑量能達到92%以上血清抗體轉化。 副作用很少而且溫和:發燒,頭痛及肌肉痛不多於20%; 注射部位腫脹少於10%。 方法是皮下注射於大腿(兒童2歲或以下),或三角肌區域(2歲以上)。該疫苗不應該與其他疫苗同時接種,並需與其此疫苗接種前後相距4週。

因此,我們有以下的建議:

  
來自,生活於,或將會在流行地區生活1歲以上兒童應接種Imojev疫苗,1年之後可接種一劑加強劑。
   
直至現時日本腦炎流行的亞洲國家包括:澳洲(局部地區),孟加拉國,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韓國,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斯里 蘭卡,泰國和越南。
   
打算留在流行地區一個月或以上的兒童和成年人也應同樣受到保護。
   
曾接種舊日本腦炎疫苗的人士可以接種Imojev作為加強劑。




參考資料: http://children818.com/chi/japanese-encephalitis.php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24日

腦膜炎 發病快

嬰幼兒成高危

腦膜炎發病快
每一個子女也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當然希望他們肥肥白白地成長,但你有想過他們有機會患上可致命的腦膜炎嗎?一直以來,零至四歲以及青少年群組均屬腦膜炎的高危一族,雖然個案不多,然而一旦感染可在二十四小時內病發,嚴重者更會斃命,所以為人父母者仍須時刻提高警覺。


腦膜炎的種類
腦膜炎主要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兩種,細菌性腦膜炎的致病原包括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及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等。病毒性腦膜炎的病原由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及單純性疱疹病毒等引致。細菌性和病毒性腦膜炎均可透過直接接觸病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病毒性腦膜炎亦可透過口糞途徑傳播。


如何提防感染腦膜炎
由於幼兒的抵抗力仍未健全發展,所以他們受感染的機會較一般人高,故此特別是波波池、playground場所、電梯按鈕、公共地方扶手等地方都是年幼小朋友感染腦膜炎的高危地方,幼兒一旦接觸了有關的細菌或病毒然後再捽鼻子及嘴巴,便有機會受到感染。所以,如果你發現家中的子女最愛四處觸摸,然後吮手指的話,更應該小心提防。


徵狀似感冒 勿掉以輕心
一 般來說,腦膜炎病發初期就像一般傷風感冒一樣,患者只會有發燒、流鼻水的病徵,所以容易使人掉以輕心。但是患者的病況會突然急轉直下,隨即出現食慾不振、 噁心、嘔吐、煩躁、頭痛、畏光、精神紛亂及嗜睡等。嚴重者更會引起身體不同器官出現併發症,有機會造成智力發展遲緩、失聰及腦癇,甚至死亡。
當 然,腦膜炎不一定是「無得醫」的病症,如屬細菌性感染,醫生可使用抗生素;病毒性如單純性疱疹病毒,可處方抗疱疹病毒藥物。如無藥物對治,則可施行輔助性 治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康復情況因人而異,亦沒有任何一種治療的成功率屬百分之百,所以及早預防及識別才是治療的關鍵。


預防腦膜炎 及注射疫苗
近年,醫學界已有不同的疫苗可供預防,例如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肺
炎 鏈球菌及腦膜炎雙球菌等預防疫苗,適用於嬰幼兒,研究顯示小朋友接種後,保護率達八至九成,年幼子女家長可及早為兒童接種合適疫苗。此外,家長更應努力教 導子女時常保持日常衛生,如保持雙手清潔,用梘液和清水正確洗手等,特別是打噴嚏後,雙手沾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時更應謹記「洗手、洗手、洗手」的秘魯,以免 散播細菌和病毒,使我們的孩子遠離腦膜炎。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23日

發燒毋須太緊張?(二)

探熱方式利與弊

體溫上升,皮膚或會出現反應,常見有發熱或冒汗。然而憑肉眼觀察或是以手觸摸孩子的臉頰或額頭,並不是正確探測體溫的方法。只有利用工具探測體溫,才能準確判斷。

常用作探測體溫的工具有水銀探熱針,分口探/腋探以及肛探兩種,屬傳統方法,好處為準確度高,但必須配合正確的方法,嬰幼兒或未必適合使用。另外,探熱針內含水銀,一旦破損或造成危險。

至於較為新式的紅外線體溫探測儀,如耳膜或額頭探測器(耳膜探熱比較準確),使用方法相對簡單而且快捷,唯存在0.51度攝氏之誤差,使用時要多加留神。

夜晚體溫易升高

孩子於晚間的體溫相對日間為高,所以晚間突然出現發燒症狀甚為常見。處理發燒一般會使用退燒藥物,大致分成以下兩類:


撲熱息痛
(Paracetamol)
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
作用
控制病徵,減輕不適,不含殺菌療效
使用方法
46小時一次
612小時一次
使用形式
口服、塞肛
分解過程
經肝臟分解。肝臟是身體復原能力及排毒最強的器官,經肝臟分解的藥物理論上較為安全
經腎臟分解和排泄。由於腎臟的復原能力較肝臟低50%,越是年幼的孩子越應減少使用
貯存年期
可存放16個月不等,不一定存放於雪櫃,放置在陰暗的地方便可以


補充水分有竅門

發燒需要額外補充水分,以防缺水。加上水分有降溫作用,發燒期間宜多喝。正常情況下,孩子每公斤體重需要100毫升水分。體溫每升高1度攝氏需要額外補充12% 水份。換句話說,高燒需要補充的水分就更多。

以一個體重8公斤的孩子為例,日常應喝水800毫升。如果他處於低燒狀態,體溫達38.5度攝氏,他比平日需要多喝 [800X(1+12%) - 800 = 96] 100毫升的水分,方能應付身體所需。喝水太多或太少都有問題,家長必須小心處理
 兒科專科鄧秀碩醫生

 

資料來源:Parenthoo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22日

發燒毋須太緊張?(一)

幼兒發燒,有些父母嚴陣以待,只因害怕「燒壞腦」,影響一生。但又有些父母對發燒毫不在意,認為只是「小兒科」。

嚴格來說,發燒不是疾病,而是身體其中一個生理反應,反映某些地方出了問題,必須提高警覺。

幼童發燒九成以上與感染有關,但除此以外,還有其他可能。雖然如此,家長不要做驚弓之鳥,而是膽大心細觀察孩子的情況,採取一系列降溫措施之餘,不忘定時量度體溫。如有任何異常或特殊情況,盡早求診。

兒科專科鄧秀碩醫生指站在醫生的角度看發燒,感染非全部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他可能性包括:免疫系統或新陳代謝毛病,又或者是癌症。

常見五大感染

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耳鼻喉發炎
2. 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氣管發炎、哮喘、肺炎
3. 尿道炎
4. 腦膜炎
5. 腸胃炎

準備「打仗」 勝敗未知

人 體正常體溫值介乎36.5至37.5度攝氏,當體溫持續高於38度攝氏,就界定為發燒。發燒期間身體會出現變化,包括:心跳和循環系統流動加快,體內的白 血球或抗體循着血流到達適當的地方「打仗」,一般是炎症發生的地方。「白血球的殺菌能力於體溫上升時較強,故發燒可以是一個好現象,暗示身體正與敵人抗 衡。」

低燒或高燒不能反映病情的嚴重性,鄧醫生強調評估疾病須綜合所有病徵:如果家長觀察到孩子發燒期間的行為舉動與平常沒有兩樣,依舊吃得、瞓得、玩得,可暫作緊密觀察,同時採取物理降溫措施,例如:以溫水抹身、多喝水和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暫無需要使用藥物。

但如果孩子發燒並伴隨以下病徵,不論高低燒與否,建議盡早求診:
- 食慾下降超過50%
- 活躍程度比平常下跌超過50%
- 非常疲倦
- 神情呆滯或反應遲鈍
- 嘔吐
- 抽筋















資料來源:Parenthoo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17日

最新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二)


沒及時處理可導致永久失聰
 
譚 醫生稱,中耳炎佔幼童因呼吸道疾病入院比率約2-3%左右,情況不算嚴重,但對前線醫生來說,中耳炎病發率非常高,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未能及時處理可引致 暫時或永久失去聽覺。

「耳後連接的頭骨有無數小洞,具傳聲功能,病毒或細菌走入骨頭發炎,可能令急性中耳炎久醫亦未能痊癒,甚至需要找骨科醫生進行刮骨手 術;病毒或細菌亦可進入腦部,引起致命的腦膜炎,或影響面部神經﹑聽覺及味覺。如患慢性中耳炎長達6個月以上而未能適當處理,更有機會出現慢性膿瘡細胞自 行生長或整個耳部壞死,永久喪失聽力。」


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

抗 生素﹑抗組織胺是常用對付急性中耳炎的藥物,前者有效殺死細菌,後者刖可減低鼻腔或腺體腫脹。「有鼻塞的話會處方通鼻藥水,以助中耳管暢通。」譚醫生說, 雖然抗生素同時殺死腸胃內的益菌,又或可能會出現過敏的出疹反應,但由於有殺菌效力,仍是值得採用的。至於慢性病中耳炎,將視乎情況使用抗生素及抗組織 胺,最重要是花時間等候耳水退去。譚醫生補充,由於抗藥性問題已擴散全球,傳統對付細菌的紅酶素或青酶素均不能殺死它,所以醫生用藥時需特別小心。



新疫苗額外多三種肺炎鏈球菌菌株 
減低肺炎鏈球菌感染超過九成
 
急 性中耳炎往往由兩大細菌引起,包括肺炎鏈球菌及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菌株多達一百種,當中十多種經常引發人類呼吸系統感染,「現有的七價疫苗有效預防約 90%肺炎鏈球菌感染。最新的十價疫苗可額外預防多3種肺炎鏈球菌菌株,包括血清型1﹑5及7F,相信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超過九成以上,對入侵性肺炎鏈 球菌引起的疾病如腦膜炎﹑敗血病﹑肺炎等,有更全面的預防;另外,相對現有疫苗,新疫苗的效能對減低急性中耳炎患病機會高出接近6倍。」譚醫生續說,由於 十價疫苗亦可刺激身體製造對抗嗜血桿菌抗體,間接連嗜血桿菌引起中耳炎的機會都可減低。

譚醫生提醒,即使新疫苗未抵港,父母都應在嬰兒出生後第2﹑4﹑6﹑12個月帶子女接種3劑七價疫苗,然後在接種第4劑時(12個月)接種十價疫苗,總之預防措施越早做越好,因幼童是最易受肺炎鏈球菌襲擊的一群。」




*急性中耳炎高危一族
 
1.     一至4歲幼童
2.     家族遺傳腺樣體容易脹大
3.     父母屬煙民
4.     經常躺著飲奶至入睡,如耳煙管出口長期被奶水淹蓋,便會容易滋生細菌,引發中耳炎。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無論餵哺母乳﹑本身有敏感如濕疹﹑早產的嬰兒都可接受肺炎鏈球菌預防疫苗注射,即使與其他疫苗同時注射亦沒問題,因所引發的副作用差不多,都是沒胃口﹑打針位紅腫之類,如出現發燒,醫生會處方退燒藥,父母不用過分擔心。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壹周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16日

最新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一)

在 香港,學前兒童患急性中耳炎的情況非常普遍,據資料顯示,50%兒童曾在3歲前患過急性中耳炎,17-30%曾在1歲前患兩次之多,如沒有作及時治療,嚴 重者可令細菌引起,包括肺炎鏈球菌及嗜血桿菌。兒科醫生建議,該及早為幼兒接受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減低患急性中耳炎機會。



 
急性中耳炎可演變 成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分急性及慢性兩種,前者會出現耳痛﹑耳膜紅腫﹑血管脹大﹑中耳佈滿膿液及發燒。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出,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
「中 耳與上呼吸道連成一體,鼻腔後是連接中耳的耳煙管出口,當病毒或細菌從鼻腔走入中耳,加上腺樣體脹大阻塞耳煙管通道,炎症便發生。」如果急性中耳炎發生後 六星期中耳仍有黃色積水,即表示已演變成慢性中耳炎。


「由於慢性中耳炎病徵不明顯,家長應多留意幼兒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例如學習進度突然緩慢﹑要把電視聲 浪調高才聽得清楚等。我們通常要求急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療後覆診,確保中耳已經完全康復。」(續)








資料來源:壹周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15日

楊婉儀與子女創意健康生活(二)


























口罩﹑奶嘴 子女隨身物
除了注射疫苗外,Winnie與子女上街時,也會預備口罩。「在他們的書包﹑背囊或自己的車上必有口罩,以防不時之需。」Winnie曾見過有些小朋友是戴上成人口罩,「成人口罩尺碼會大一點,兩旁出現空位,飛沫容易乘虛而入,兒童口罩較為適合他們的面形。」

此外,她在子女自小起,已用上奶嘴,防止他們有啜手指習慣,「奶嘴弄污可以清洗如他們有啜手指習慣,有時疲倦時便會不自覺把手指放入口中,讓細菌詮入身 體。」Winnie也會叮囑子女吃飯前﹑玩耍後﹑入睡前都要清潔雙手,因入睡後,他們有機會擦眼睛,要杜絕每一個被細菌入侵的機會。


後記:
楊婉儀是1995年的香港小姐冠軍,事隔15年,從她的臉上與身上,絲毫找不到歲月流逝的痕跡,反而多添了一份母愛情懷。與她談及閱讀書籍,她不諱言現在大部份時間也花在閱讀育兒書籍上,相信她的子女必定可以繼續在創意健康生活中成長。




醫生話你知(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Q:如果感染肺炎球菌,會有甚麼後果?
A:肺炎球菌是最常見感染人類呼吸道的細菌,此細菌共有逾九十種不同血清類型,常見於人體的上呼吸道,患者多為孩童及長者,大多經由飛沫及接觸患者傳染。 細菌多佔據在鼻咽位置,伺機走入氣管及肺部,常見有中耳炎﹑肺炎及氣管炎等;如進入血液的話,有機會患上毒血病﹑腦膜炎﹑骨炎等,嚴重的話,會對生命構成 威脅。

Q:哪一個季節是肺炎球菌高峰期?
A:一年四季都有機會發生,而在每年的3-4月及11-12月發病率相對地高。其實,有20%小童的咽喉已有病菌,病菌可能會隨著飛沫,經由人傳染,小朋友回校上課,也增加患病風險。

Q;有甚麼預防方法?現時香港有多少種疫苗是針對肺炎鏈球菌?
A: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接受疫苗注射,公立醫院現在提供7價對付肺炎球菌疫苗,計劃十月便會推出10價。其實,美國在三月份已提供13價,亦建議曾接受7價或10價的七歲以下兒童多注射一針,令健康得到最佳保障。而香港的私型醫療機構,部份亦會提供13價疫苗注射。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孕媽媽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12日

楊婉儀與子女創意健康生活(一)


 
 
教導小朋友。除了愛心﹑時間及智慧外,也要加上少許創意,讓子女享受學習過程。作為父母,最緊張莫過於子女健康,已育有一子﹑一女的楊婉儀(Winnie)也不例外,她會誘過遊戲方式及家中小擺設,邊建立親子關係,邊傳遞訊息。

素來注重子女健康的楊婉儀,因近年肺炎球菌肆虐,小朋友成為主要攻擊對象之一,為了子女健康著想,已替他們接受了疫苗注射。她坦言很怕打針,但為了樹立榜 樣,每次在子女打針前,都會與他們預演醫院情景一次,亦會藉日常生活細節灌輸正確的衛生常識,好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學做「清潔大使」
 
做父母必須要有創意,不知大家會否認同,皆因常要想出令子女樂在學習中的方法,而擁有兩名子女的Winnie連在教曉子女衛生常識上。也借用了家居的配件 發揮其創意。「由於肺炎球菌無處不在,嚴重的更會患腦膜炎,所以一定要子女注重個人衛生。在家中洗手間必備洗手液,門口亦要放置消毒液。」

由於此病菌常見經人類傳播,每有親友探訪,子女便做了「清潔大使」,「如果我們主動要求客人洗手會有點尷尬,但當小朋友把消毒液端在客人面前,他們不會婉 拒,而子女會當作一個小遊戲,為客人擠出少量,若他們聞聞當中的香氣,大家又可以多一個話題。」同時,Winnie也會與子女談及衛生的重要性,所以她會 購買易有泡泡的洗手液,子女既易使用,又會看見大量泡泡而對洗手感興趣,確實,每個過程也需花點心思,小朋友才容易掌握精髓所在。


打針前必玩遊戲
 
BB一出生已開始接受多種疫苗注射,一向注重子女健康的Winnie,也明白當中的重要性。「從政府宣傳﹑兒科醫生﹑其他家長﹑網上等途徑,得知感染肺炎 球菌的嚴重性,早已為子女接受了七價的疫苗注射,但我知道遲些會有十三價的疫苗推出,到時我也會帶他們補打,讓子女得到覆蓋最佳的疫苗。」

不過,Winnie也會為著子女打針而頭痛,皆因他們始終怕痛,所以事前要預演一次,「每次打針前,都要與他們扮演一埸醫生病人的遊戲,把整個打針過程實 習一次,讓他們有足夠心理準備。」有時,Winnie更會稱讚她不怕痛,「也可以用小禮物,如沒有哭的話,可以再多一份小禮物。」

Winnie坦言別告訴孩子打針不痛,應對他們說:「是有點痛的,但很快沒事!」要不然,他們以為父母欺騙自己,不再相信父母。(續)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孕媽媽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2月4日

家長對幼兒敏感認知不足




兒童出現敏感徵狀相當普遍,香港過敏協會估計,本港每5名小童,便有1位患有濕疹或鼻敏
感。該會委託港大訪問511位育有3歲或以下幼兒的家長,受訪家長普遍對常見致敏原的種類、預防方法等認知不足,僅49% 21%人知道牛奶可致敏。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董何學工指,嬰幼兒敏感多源於免疫系統未成熟,而對蛋白質、花粉等
無害物質有不良反應。至於不少人以為未能餵哺母乳,改以豆奶粉餵哺亦可防止敏感,他指,未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豆奶粉可降低致敏風險,建議嬰兒出生後半年,應盡量以母乳餵哺。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