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0日

高度與態度

增高之餘亦治心理

兒童在發育期受到內分泌刺激,生長速度明顯加快,是以親戚長輩總會說:「一年沒見,怎麼高了這麼多?」看著孩子逐年長高,是令父母喜悅的事;但若看見孩子快要步入發育期,還是比別人矮一截,父母又怎能不擔心?



在發育時期,身體會出現許多變化,讓兒童漸漸長為成人身軀。兒科專科馮偉正醫生解釋:「正常情況下,女孩開始發育的年齡介乎8-11歲﹑男孩則在10-13歲;但若受到遺傳因素或其他疾病干擾,可能導致孩子發育過早,即女孩在7歲前﹑男孩9歲前便開始發育。」一般邢言,如果兒童發育過早﹑生長過急,最終身高可能較矮;此外,遺傳基因﹑營養不均﹑心理壓力都會限制身高發展,影響兒童最終高度。

增高針成效 人人不同
馮醫生坦言,與病理無關的矮小其實算不上病症,大多毋須治療;可是如果增高進度與同齡兒童差別太大,從而影響孩子的自我形象,亦可考慮用生長荷爾蒙注射改善身高。馮醫生道:「根據研究,兒童完成生長激素療程後,可額外得到3.5-7.5厘米的高度增長。不過確實成效因人而異,又潛在著副作用風險,加上天天打針可對孩子和父母造成壓力,所以醫生在處方前都一定會進行嚴謹評估。」

想清楚了沒 注射請趁早
望子成龍是大部分父母的想法,即使在身高上亦不願孩子遠遠落後他人,卻可能對治療效果的期望過高。因此在決定治療前,馮醫生除了讓家長清楚生長激素的成效與副作用外,也不忘評估他們對孩子身高的期望和目的;另方面,由於生長激素的治療需要持續注射才見效用,故家長亦須考慮藥費與經濟情況。馮醫生道:「如果在商討後,醫生和家長皆同意使用生長激素,就應抓緊時間,儘量在發育前進行治療;也有醫學數據指出有兒童愈早開始注射並使用愈久,生長激素的療效便愈為顯著。邢在治療期間,醫生亦會密切了解父母和孩子的心理狀況,並作出適當支援。」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寶寶打嗝點算好?(2)



CASE 3 飲少量清水
寶寶檔案:
寶寶:陳鐫浩(男,13個月)
打嗝時間:吃得太飽時

媽媽陳太笑指囝囝鐫浩是一名「為食貓」,似乎是所有食物都能放進嘴巴。結果,鐫浩很容易出現吃得太飽的情況,繼而引起打嗝。「成年人打嗝會感到不舒適,相信小朋友亦一樣。所以,每當遇到鐫浩打嗝,我也會想辦法令它快點消失。而我就針對鐫浩喜愛喝清水的優點,給他餵清水。其實,我也不了解喝清水是否解決打嗝的好方法,只見鐫浩喝清水後不久便會停止打嗝,加上清水對寶寶有益,於是便持續以此方法解決寶寶打嗝的問題。」陳太說。

專家點睇:
喝水是解決打嗝的正確方法,媽媽做得不錯呢!
建議:
寶寶於打嗝期間並不會感到任何辛苦或不適,媽媽毋須擔心。面對已有1歲的寶寶出現打嗝情況,除可給他們餵清水外,其實可不加以理會。隨時間過去,打嗝亦自然停止。

正常現象可不理會
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指,不論任何年紀的寶寶均有機會面對打嗝情況,尤以初生嬰兒比較常見,這是由於他們飲食或呼吸的協調能力未發展成熟所致,以致進食期間將多餘的空氣吸入胃部,頓時令肺部的空氣受到壓迫,隨之經過聲帶及喉嚨排出,因而發去「嗝」的聲響。打嗝屬正常的生理現象,過程中並不會引起任何不適,也不會因此而引致作嘔或窒息。處理寶寶打嗝的方法包括:坐直身子替其掃背,或是給他們餵點清水,而不作任何舉動,打嗝亦會隨時間過去而消失,為時約10分鐘。


兒科專科  鄧秀碩醫生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8月24日

寶寶打嗝點算好? (1)



不論任何年紀的寶寶,均有機會出現打嗝情況。有爸爸認為是寶寶體內缺水引起打嗝,有媽媽則指是寶寶大笑期間吸入空氣所導致。究竟誰是誰非?而當寶寶有打嗝情況時,正確的解決方法你又知多少?現請來兒科專科醫生為十家解答疑難。

CASE 1 彈跳15分鐘
寶寶檔案:
寶寶:侯焯然(男,9個月)
打嗝時間:睡醒後

爸爸侯生指囝囝焯然每次發生打嗝的情況均在睡醒之後,認為是因缺水造成。「焯然由小到大都不喜歡喝水,除一天四餐奶加一餐粥仔外,仔仔就不會喝任何水份。在缺水及睡醒後喉嚨比較乾涸的情況下,特別容易打嗝。我試過給正在打嗝的焯然餵清水,但你不肯喝,於是,我會把焯然放到我的大腿上,跟他進行彈跳遊戲,分散其注意力。一般情況下,我讓焯然彈跳15分鐘,他便會停止打嗝。」

專家點睇:
缺水不會引起打嗝,但如果寶寶因喉嚨乾涸而哭,哭的過程中會吸入空氣而引起打嗝。
建議:
跟寶寶彈跳理論上不會令打嗝快點消失,但亦對寶寶無影響。其實,只要將寶寶的身子坐正,並同時餵點清水給他們已能處理打嗝。對付不愛喝清水的寶寶可嘗試混入寶礦力增味。


CASE 2 輕掃背脊
寶寶檔案:
寶寶:粱嘉睿(男,6個月)
打嗝時間:大笑後

媽媽梁太指囝囝嘉睿並不多出現打嗝情況,打從出生到現在6個月大亦不超過10次。不過,每當梁太引囝囝大笑後,他出現打嗝的機會就相當高。「當嘉睿笑得太厲害時就會打嗝,相信是大笑期間吸入空氣導致。遇有嘉睿發生打嗝時,我會輕掃你的背脊,手法如喝奶後給寶寶掃風一樣。每次掃背不到15分鐘,嘉睿就會停止打嗝。」梁太續指,雖然打嗝並不是大問題,有時候更不加予理會,但經觀察後發現,引起嘉睿打嗝的原因為大笑,日後逗他笑時會適可而止。


專家點睇:
掃背的確能令打嗝的情況快點消失,媽媽的處理方法非常正確,值得一讚。
建議:
除替寶寶掃背外,媽媽亦可以將寶寶俯伏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後輕掃其背部。這姿勢可讓媽媽的大腿壓著寶寶的橫膈瞙,對減輕其收娼有幫助,因而令打嗝停止。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8月21日

摩肚治嬰兒便秘



子女能成龍成鳳之前,原來最令父母飲得杯落的是孩子可以天天大便。家中嬰兒幾天有入無出又或「屙石頭」,家長憂心如焚三日換一次奶粉,又強行用手指撐開嬰兒的肛門排便, 令小屁股受傷流血。有兒科專科醫生指,若嬰兒大便不暢順, 可沿其肚臍順時針打圈按摩;至於有說日本奶粉不易致便秘, 其實是因為含有輕瀉劑。

何太的兒子半歲開始出現便秘, 由每天一次排便, 變為兩三天一次, 糞便很硬,每次都要十分用力排出, 何太於是每三天轉換一次奶粉, 又以手指撐開兒子肛門, 令糞便排出, 最終兒子肛門流血, 問題至三歲仍沒有改善, 「 佢後來直情係一滴一滴咁滴血出, 好擔心佢有大病, 周圍帶佢睇醫生。 」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 何太兒子的糞便硬, 是便秘的病徵, 但家長不應強行以手指分開肛門。他表示, 不少家長對子女便秘過份擔心, 事實只有極少數個案與嚴重疾病有關。

六個月大可飲西梅汁

譚一翔解釋,嬰兒超過一日不大便、大便不暢順、大便中有粒粒、糞便顏色較深或呈綠色、大便很臭或有酸味,甚至數天不排便也不算是便秘,只要最終排出的大便軟身,也算正常。若家長不放心,可以在嬰兒放鬆時,輕按他們的腹部,若發現肚仔「谷實」,「加埋成日喊呀, 扭曬個身,唔舒服呀好,就可能係便秘喇。」

譚一翔指,現時的奶粉大多加入乳清蛋白,又含微量元素,易被嬰兒腸胃吸收,但若奶粉用得太多,家長不斷擠壓量匙的奶粉,會令嬰兒因水份不足而便秘。

此外,腸胃不適、飲水不足和生活習慣改變也會引發便秘,「最常見係家長訓練小朋友戒片,小朋友於是唔肯屙,越唔肯屙就越難屙。」他不贊成父母用打罵或威嚇手段迫子女「 戒片」,否則只會落得子女「屙石頭」的下場。

他建議父母不要把奶粉溝稀,每天額外給三至四個月大的嬰孩餵兩至八安士水,並混入小量葡萄糖令水更易入口,但不要使用蜜糖,因為蜜糖未經消毒,可能影響健康;六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可以飲用西梅汁及蘋果汁,但豆奶則沒有效用;一歲以後,可以剁碎菜蔬混入稀飯當中。

另外,家長可沿嬰兒肚臍周圍順時針或在肛門處以打圈方式按摩,洗澡時,以溫水輕揉胃部或肛門,輪流拉動他們的腳,幫助他們排便。

嬰兒便秘的定義
- 每週排便少於兩次
- 排便次數較過往減少
- 因排便而哭泣、腹痛、腹脹或肛裂
- 糞便很硬,並呈波子或彈珠狀

處理嬰兒便秘的方法
- 按奶粉罐指示調校奶粉,勿擠壓量匙
- 多餵嬰兒飲開水
- 六個月以上嬰兒可喝蔬果汁
- 按摩嬰兒腹部,或多拉動其腳部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蘋果日報,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8月14日

選梳還是軟的好



無論你的寶寶天生多頭髮還是只有數條頭毛,清潔梳頭仍是每天要做的事,但寶寶頭皮柔軟且薄,有時甚至可見頭頂的囟門兒一下一下的跳動,爸媽選梳子真的要格外留神,物料必定要柔軟天然,以防靜電及無謂的損傷。

Checkpoint 1:種類
頭刷(Brush):由於寶寶的頭皮及頭髮都很柔軟,所以刷毛愈柔軟愈好。

扁梳( Comb): :無論寶寶的頭髮多與少,要選梳齒較疏且圓頭的,才不容易弄痛寶寶。

TIPS:
初生寶寶較適合用頭刷,因其既可輕輕按摩頭皮,又可讓寶寶習慣梳頭。到寶寶稍大後則可轉用梳齒較疏的扁梳,讓寶寶學習自行梳頭。梳齒較密的扁梳應只適合有頭泥的寶寶。不過,無論寶寶的頭皮健康與否,應避免在寶寶剛洗完頭後便立即替他梳頭,因為頭髮在濕潤時是最脆弱的,應在寶寶頭髮乾後才替他梳理。


Checkpoint 2:物枓

TIPS:
無論是頭刷或是扁梳,要避免選用塑膠物料造成的梳,因為塑膠物料與頭髮磨擦會產生靜電,亦容易令頭髮打結。最好選以天然的物料造成的梳子,如木﹑竹或動物毛製成的頭刷,因為天然的物料可減少梳頭時的靜電,減低對頭皮的傷害,亦可令頭髮較貼服。

Checkpoint 3:大小

TIPS:
寶寶的頭部較細,不要選與成人一樣大的梳子。
讓寶寶學習梳頭,梳子亦不能太長,否則寶寶會很難操控梳子;手柄則要選用較粗身呈圓形的,這樣寶寶才能抓緊手柄,輕輕鬆鬆的學習自理。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資料來源: 明報周刊


      

嬰兒成長發展及按摩


身型及肌肉的發展

孩子成長是一個漫長過程,怎樣讓子女健康成長是父母關注的。馮偉正表示,初生嬰兒身長一般約為47至53厘米,首年的增高速度更是一生中最快的,可增加25厘米。到五至六個月大時,身長已比出生時增長30厘米,至兩歲時高度可達成年人身高的一半。足月大的寶寶出生時體重開始穩定上升。若寶寶在四至五個月大時,體重比出生時多出一倍便為最佳,至一歲時最良好的情況是體重達至出生時的三倍。

至於能力發展方面,主要包括運動功能﹑官感發展﹑語言及社交等。
頸部肌肉是嬰兒最先能夠控制的肌肉,在三至四個月大時寶寶已可挺直頸部,控制頭部姿勢;四至五個月開始懂得轉身;五至六個月可用前臂支撐上身;七至八個月可自行坐起。
大部分孩子在10至11個月大時可扶持着物件站起;一般在一歲後會懂得步行。如果孩子在18個月仍未學懂走路,家長便需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聽覺及語言的發展

寶寶的聽覺在母親懷胎時便開始發展,出世三個月寶寶就會留意及辨別人聲的來源;六至九個月時,能知道父母叫他的名字及聽得懂「NO」的指令;至一歲時,會開始留意父母的談話內容,雖不一定聽得懂,但對於交談對話會有反應。

寶寶出世時只會嚎啕大哭,直至兩至三個月大開始會發出聲音。
馮偉正指出,在首一年內,寶寶的「BB話」會愈來愈精進,四至五個月開始出現單音發聲,至一歲便可以說有意思的單字。但如到了一歲仍未懂得說單字,家長暫時也不用太過擔憂,因為各種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健康創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8月6日

擠眉弄眼要看醫生-淺談抽動症


抽動症(Tics)是一種在兒童身上頗常見的運動功能失調症。
「抽動」,是指一些不由自主﹑重覆而短促的小動作或發聲。


抽動症的表徵
最常見的小動作包括眨眼﹑噘嘴﹑裝鬼臉(或粵語所謂的「雍」口「雍」鼻)﹑頸部抽搐﹑聳肩等;而發聲主要有清喉嚨﹑低吟﹑噎氣等。
發作時,患者會感到一股難以抵禦的衝動在催逼自己作動或發聲,直至完成那小動作或發了聲後,那股催逼感才得以紓解。

一般而言,多數的患者是屬「搞小動作」一類,而發聲的則次之;偶然亦有同期出現多個小動作的發聲的,這就是所謂妥瑞氏症(Tourette’s Syndrome)。妥瑞氏症不過是抽動症中較極端的病情,患者的肢體抽動可能較誇張(如磨牙﹑吐沫﹑撥動手指等),至於常被媒體報導或用於電影情節那些亂敲亂碰﹑大叫大嚷甚至無故「講粗口」的情況,雖確實存在但十分罕見。


多數患者生理機能正常
醫學界對抽動症的病理成因,至今仍未完全掌握,一般相信與腦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對神經傳訊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反應度過高有關。除了極少數患者同時患有其他腦神經科疾病外,大多數有抽動症的兒童並沒有其他健康問題,生理機能正常。

大多數抽動症都屬情況輕微,若沒有構成情緒困擾或社交障礙,一般不須治療,有不少的抽動情況亦會隨孩子的年紀漸長而減少以至消失。
家長過度干預﹑禁制抽動行為,往往增添孩子的心理壓力,反使情況加劇。

如病情對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構成負面影響,則須考慮心理治療和藥物。常見的心理治療方法包括「習慣逆轉療法」(habit reversal therapy)和「暴露與反應預防」(exposure and response prevention)




臨床的治療方法
如患者處理焦慮上有困難,醫生或輔導員會教導鬆弛和壓力處理技巧。
藥物治療,以多巴胺抑制劑一類的精神科藥物為主,但由於副作用較多,故一般只用於嚴重和心理治療效果欠佳的病例。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有少數抽動症的患者會同時患上其他腦神經科疾病,亦有個別類型的癲癇症會產生與抽動症近似的運動失調。所以,如發現孩子有疑似抽動症的情況,家長應帶孩子看醫生以作確診。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健康創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