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6日

敏感情況普遍 母乳減風險 把握預防敏感黃金期



敏感為都市人帶來不少煩惱,成人和小朋友亦深受困擾。根據世界過敏組織(WAO)的數據,全球約有四至五成學童患有一種或以上敏感症,估計本港每5個小朋友便有1個患濕疹或鼻敏感。香港過敏協會早前公布一項有關嬰幼兒敏感的調查,發現當中四分三受訪者的子女現時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情況令人關注。
 
及早預防 減敏感風險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及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董何學工醫生解釋:「敏感症是指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或不適當的反應。」導致敏感的高危因素包括家族遺傳、二手煙、空氣污染和剖腹生產;調查顯示,約七成受訪者知道早期敏感更容易誘發其他敏感症狀,但僅約兩成受訪者能講出嬰幼兒的主要食糧牛奶是最常見的致敏原。

何醫生認為調查結果反映家長普遍關注孩子的敏感問題,可是對風險及預防的認知仍不足,他建議社會應加強公眾教育及支援。同時,家長亦要盡早正視並作出正確的預防,減低孩子敏感出現的風險和程度。
 
全母乳餵哺 強健免疫系統
在預防意識方面,八成受訪者認同敏感風險可以減低,約三成半認為出生後首1年是預防的黃金時間,認為應該從懷孕開始預防的只有6%。另外,近四成受訪家長表示會勤加清潔家居環境作預防,認為餵哺母乳是最佳預防敏感方法的則只有三成半。

香港過敏協會榮譽顧問譚一翔醫生認為家長的預防工作仍有改善空間,他同時提出了全母乳餵哺的好處:「國際指引建議嬰幼兒出生頭6個月應以全母乳餵哺,能強健免疫系統減低敏感風險」。他亦提到預防敏感的關鍵黃金期:「免疫系統的發展從胎兒期開始,而嬰幼兒階段則是持續建立自身免疫力的關鍵發展期,所以從懷孕開始直至嬰兒出生後首2年合共1,000天,均屬預防敏感的關鍵黃金期。」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8日

BB餵半年母乳防敏感



兒童患過敏性疾病愈趨常見,香港敏感協會今年初成功訪問五百一十一名家長,發現多達四分三受訪者的子女現時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主要為皮膚敏感或濕疹、鼻敏感或花粉熱,以及氣管敏感例如哮喘等;近七成家長本身沒有敏感病史,但其子女卻患不同敏感症狀,顯示敏感症比例偏高。不過,只有兩成家長知道牛奶是嬰幼兒主要致敏原之一。該會建議家長,應把握由懷孕開始至嬰兒約兩歲的一千日「預防黃金期」,例如嬰兒出生首半年以全母乳餵哺等,減低兒童患敏感症風險。

調查發現,逾七成家長知道早期敏感易誘發其他敏感症狀,但大部分人以為塵蟎是嬰幼兒的最大致敏原,僅兩成人正確講出牛奶才是嬰幼兒敏感的最大元兇。普遍家長認為敏感症狀會影響子女的睡眠質素、健康、生活質素和情緒等,顯示家長十分關注問題,但只有百分之六人認為應從懷孕期開始預防敏感,三成六覺得嬰兒出生後首年是預防黃金期。只有三成半家長認為餵母乳是最佳預防方法,更有四成三誤以為豆奶粉能減敏感風險。


該會主席何學工醫生指,敏感症是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或不適當反應,家族遺傳、二手煙、空氣污染和剖腹生產可增過敏症風險,牛奶和雞蛋則是嬰幼兒主要致敏原。遠離二手煙污濁空氣若嬰幼兒兩歲前患濕疹,日後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會增近四分之一。他呼籲家長若發現子女出現敏感症狀,應諮詢醫護人員,切忌亂用成藥或藥膏。該會榮譽顧問譚一翔醫生提醒孕婦遠離二手煙和污濁空氣,嬰兒出生後首半年應以全母乳餵哺,減低出現敏感風險。

陳太和丈夫分別患濕疹和鼻敏感,她懷孕時因胎兒過重,經醫生建議剖腹生產。產後又因工作關係,只在兒子出生後首兩個月能餵母乳,到兒子四、五個月大時開始有濕疹,醫生估計是對奶粉的牛奶蛋白敏感。陳太指兒子的濕疹日益嚴重,常抓傷皮膚,曾因真皮受損引致感染入院。嚴重濕疹又影響兒子的情緒和睡眠質素,有時「全家都無覺好瞓」,當她明白到嬰幼兒敏感原因,稱日後再懷孕會盡力在嬰兒出生後六個月餵母乳。




資料來源: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11日

誕後半年哺母乳防敏感

兒童患過敏性疾病愈趨常見,香港過敏協會今年初訪問五百一十一名家長,發現多達四分三受訪者的子女現時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主要為皮膚敏感或濕疹、鼻敏感或花粉熱,以及氣管敏感如哮喘等;近七成家長本身無敏感病史,但其子女卻患不同敏感症狀,顯示敏感症比例偏高。


但只有兩成家長知道牛奶是嬰幼兒主要致敏原之一。該會建議家長應把握「預防黃金期」,如在嬰兒出生首半年以全母乳餵哺等,減低兒童患敏感症風險。

調查發現,逾七成家長知道早期敏感易誘發其他敏感症狀,但大部分人以為塵蟎是嬰幼兒的最大致敏原,僅兩成人正確講出牛奶才是嬰幼兒敏感的最大元兇。

多屬牛奶雞蛋致敏

普遍家長認為敏感症狀會影響子女的睡眠質素、健康、生活質素和情緒等,顯示家長十分關注問題,但只有百分之六人知道應從懷孕期開始預防敏感,三成六誤以為嬰兒出生後首年是「預防黃金期」,實則是由懷孕開始至嬰兒約兩歲的一千日。只有三成半家長認為餵母乳是最佳預防敏感方法,更有四成三誤以為豆奶粉能減敏感風險。

該會主席何學工醫生指,敏感症是免疫系統對無害物質產生過度或不適當反應,家族遺傳、二手煙、空氣污染和剖腹生產可增過敏症風險,牛奶和雞蛋則是嬰幼兒主要致敏原。

若嬰幼兒兩歲前患濕疹,日後出現情緒問題的風險會增近四分之一。他呼籲家長若發現子女出現敏感症狀,應諮詢醫護人員,切忌亂用成藥或藥膏。該會榮譽顧問譚一翔醫生提醒孕婦遠離二手煙和污濁空氣,嬰兒出生後首半年應以全母乳餵哺,減低出現敏感風險。

香港過敏協會 榮譽顧問譚一翔醫生







資料來源:  orientaldaily.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6日

嬰幼兒睡午覺是否必須?



眾所周知,嬰幼兒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以一個三歲的幼兒為例,一日須睡覺約十二小時。由於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關係密切,有傳言指孩子若睡得不夠,對其成長會有所影響。事實上,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成長情況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營養;到了三歲以後,成長激素引起的影響才會明顯起來。不過,其實確保幼兒睡眠充足仍然十分重要。因為生活習慣及家居環境因素影響,很多孩子都無法在夜間連續睡上十二小時,午睡則是補充睡眠時間的好方法。
       

除了給予幼兒腦部休息的機會,午睡對他們的益處可不少,例如穩定情緒及幫助學習等。事實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有研究指出午睡能提升孩子的集中力,所以若幼兒放學後須完成家課,父母不妨先讓他們小睡一會兒。午睡的次數和時間長短因年齡而異,兩歲左右的幼兒一天需要兩次午睡,三歲後的幼兒則只需一段午睡時間,而每次午睡時間大概為一至兩小時,最小亦應有二十分鐘。不少家長都曾遇到幼兒表現出疲態,卻不願去睡午覺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於周圍環境太多騷擾和誘惑,比如電視和玩具等。其實幼兒一般很快入睡,只要把電視關掉,將玩具收好,並將室內環境調暗,他們便能好好安眠。

鄧秀碩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5月5日

病毒無處不在 嬰幼兒防病無計可施?(下)



無針對性藥物對付病毒

何醫生解釋,早期診斷和對症下藥是治癒疾病的關鍵。不同的致病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可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藥物等。不過,何醫生指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大部分並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只能靠患者的免疫力對抗疾病。正因如此,當嬰幼兒受到病毒感染後發病,無不令父母感到憂心。常見由病毒引起的兒科疾病包括:

玫瑰疹:可由多種過濾性病毒引起,如人類疱疹六及七型病毒,常見於細B(一歲或以下嬰兒),主要病徵為高燒,及後皮膚長出紅點。

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常見於一歲以上的幼兒,主要病徵包括:唾腺腫痛,間中可出現失聰或腦部受感染等併發症。

德國麻疹:由風疹病毒引起,不論任何年齡的人士也有機會患上。患者會全身出疹,情況約持續35天不等,若不幸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存在致命風險。

病毒性腸胃炎:多數由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致病,常見於夏天。患者會有嘔吐和腹瀉的情況,細B容易因此脫水。故此,醫生多會處方電解水予以補充礦物質。另外,處方益生菌也很普遍,作用是防止腸道吸收和積存病毒。

小支氣管炎:由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感染引起,可導致小支氣管炎,令患者出現咳嗽及喘鳴。

何醫生指預防嬰幼兒受病毒感染致病,還是老生常談,注意個人衛生和均衡飲食必不可少。

防病毒對策

在嬰幼兒未懂得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攻擊之前,預防疾病的重任非父母莫屬。何醫生認為,預防病毒感染不過是老生常談,能夠做到以下幾點已能大幅減低患病風險:

1.      注意個人衛生
進食前後替幼兒清潔雙手,注意家居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流行性疾病高峰時節,避免到人多擠逼的地方活動。

2.      接種預防疫苗
按照疫苗接種計劃內的建議,按時帶嬰幼兒到診所或母嬰健康院接受預防疫苗。當中,MMR混合疫苗針對預防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行性感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則針對可引致嚴重腹瀉的輪狀病毒。基於嬰幼兒的上呼吸道和腸道的抗病能力較弱,接種預防疫苗將可大幅減少受感染機會。

3.      均衡飲食
維持健康的飲食模式,多進食新鮮、富有營養的食物。當幼兒進入固體食物階段,應按時序為他們添加不同的食材,以防偏食。

4.      Playgroup勿亂去
嬰幼兒的免疫力尚在發展階段,一般至45歲才漸見成熟。加上他們的衛生意識極低,經常攬頭攬頸活動,固幼兒園或playgroup自然地成為了散播病毒的高危地方。建議父母不要過早讓幼兒前往這些地方學習或活動,特別是疾病傳播高峰期更是可免則免。

明德醫療中心 兒科專科何慕清醫生






 
  

資料來源:  健康動力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