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9日

玫瑰疹 猩紅熱防不勝防 (上)






政府剛公布新一輪免費流感疫苗詳情,爸媽要留意一下是否需要替寶寶注射。不過,很多爸媽對疫苗也一知半解,以為注射了,就可「一勞永逸」,然而有些常見於幼兒的疾病,例如玫瑰疹和猩紅熱,根本沒有疫苗可以注射,遇到這些熱門的病毒感染,不能以疫苗預防,這難免會令爸媽憂心忡忡。只要及早認識這些病毒的徵狀及面貌,家長就可以減低憂慮。 


玫瑰疹退燒後出疹

玫瑰疹的名字由來,是患者身上出現一些狀似玫瑰的紅疹,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說﹕「玫瑰疹最早會出現在胸口、背部或腹部,然後再散開至頸和手等。帶粉紅色的疹呈小圓點或一片,外圍或會有些淡白色的環。疹子大部分是平滑的,但也有可能會突出來。它不會令小朋友感到疼痛或痕癢,持續幾小時或幾天不等。」

其實,玫瑰疹是由於病人感染人類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或第七型而引起的,一般發生在2歲以下的幼兒身上。何慕清表示,幼兒若受到感染,可能完全沒有病徵,但一般會在感染病毒一至兩星期後出現徵狀,「包括突然發高燒,可達到華氏103度或攝氏39.4度以上。患者會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頸部淋巴腫脹,維持約35天,燒一退,疹便出來了」。何醫生說由於小朋友正在發燒,故會出現疲累、情緒不穩及胃口欠佳等情。




保持清潔 毋須搽藥膏

不過,何慕清說﹕「玫瑰疹暫時未有預防疫苗和有效預防方法,也許藥廠感到沒有這個需要,因為它會自然痊癒,而帶來的後遺症也較少。」她又指出,治療玫瑰疹並沒有特別的藥物,醫生只會針對病徵對症下藥。「毋須特別於出疹位置搽藥膏,只需保持日常清潔便可。發燒時,可採用必理痛一類的退燒藥,但因是病毒感染,並不適合使用阿士匹靈,錯誤食用這類退燒藥或會引致嚴重的綜合症,建議家長不要自行購買成藥給子女退燒。」

何慕清表示,由於大部分幼兒在上學前已感染過,有了抗體,故甚少會再次患上,而一年四季皆有可能感染玫瑰疹,並沒特定的病發高峰期。(續)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28日

BB便秘 Please Help ! (二)




Q:餵母乳BB的便便軟及比較稀?
A:YES!

便秘有咩影響?
BB便秘有機會影響日常生活,究竟何以斷定BB是否便秘?何醫生解釋BB便秘,基本上與便便顏色無太大關係。一般而言,BB便便如有粒粒如西米狀,十部份屬正常,家長毋須太擔心。相反,便便的粒粒乾硬,結實,嚴重者如一粒小石,或發現帶血等異常情況,建議盡早求診,保障BB健康。




Q:BB便便的顏色出現啡﹑黃或綠,算不算便秘?
A:NO!
有冇預防方法?
何醫生強調BB身體有充足水份,有助減少BB便秘的機會,她建議以下預防方法:
1.  如進食母乳,BB的便秘機會便少。
2.  家長應留意開奶的方法及步驟,依照奶粉罐的指示沖調,包括水及奶粉的份量,
     減低BB便秘的機會。
3.  勿將奶粉量匙甘拱起的奶粉用力擠壓,建議把多餘的奶粉用刀叉等水平刮走,
     避免因奶粉詔濃,影響BB缺少水份。
4.   熱天容易出汗的日子,沖奶時可多加水,減少身體水份流失的情況。
5.   目前市面上不同產品或款式的奶粉,大部份營養成份差不多,家長忌經常為BB
     轉換奶粉。
6.  BB約六個月大,開始慢慢轉食固體食物,可考慮餵飲一些蔬果汁,如梨汁及橙汁,
     有改善便秘問題。
7.   家長安排BB仰臥,然後前後拉動其雙腿,如踩單車動作。腳部運動有助加快腸道蠕動,
    令排便更暢順;亦可以輕揉地以順時針打圈方式,為BB腹部按摩,但效果則因人而異。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孕媽媽雜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24日

BB便秘 Please Help ! (一)




網上討論區,媽媽之間,就連近期熱話的電視廣告,聽得最多的句子相信是BB終於有便便!一個令爸爸﹑媽媽受困擾的問題-BB便秘,為何BB特別容易便秘?BB幾日都冇便便等於便秘?有冇預防方法?現由兒科專科醫生為你一一解開。



BB點樣先算便秘?
很多人以為BB便秘的定義跟成人差不多,最簡單的界定就是排便次數很少。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指出,BB是否便秘取決於便便的質地,如較乾硬及呈裂紋,而非排便次數或顏色。

普遍而言,便便越硬代表水份越少。至於排便力度,一般而言,BB排便的時候,可以容易「谷」至面紅,但不一定代表便秘。不過,BB排便時表現非常用力,甚至痛至哭喊,BB有可能是便秘。





Q:日日持續一星期才排便一次,但便便質地軟綿,這算便秘嗎?
A:NO!
何醫生表示,BB約六個月大,開始由喝奶轉吃半固體食物,即俗稱戒奶期。此期間較容易出現便秘情況。事實上,BB便秘的主因是身體水份不足,可能是沖製奶粉過多。若奶粉過濃,BB吃奶過量有機會缺水。另一方面,人在熱天容易冒汗導致水份流失,亦增加便秘的機會。BB亦可能身體如腸胃不適,或因先天性問題如腸結構出現問題﹑甲狀腺素過低等,有機會引致便秘。(續)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孕媽媽雜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21日

以母親的心照顧孩子(下)



「你知道嗎,每個年齡都有他們可愛的地方!BB真的很可愛,抱著他們,看著他們每天改變,第一天未開眼,第二天眼睛開了一點,第三天懂得打開大大的眼睛,成長速度真的很快。到了小朋友3﹑4歲,開始懂得說話,會跟我們有很多互動,他們說話很率直,沒有修飾。我也喜歡與青少年聊天,希望用我的方法打開他們的內心世界;只要打開他們的心窗,就可以解決到他們的問題。」




幫助孩子的養分
何醫生的大女兒現在已15歲,雖然女兒現在有自己的世界,照顧她的時間相比小時候少了,但需要從母親得到精神力量卻更多。「青少年人嘛,有很多很多成長的煩惱,你要跟他們傾談,探討他們的世界。」

在教養三個孩子的歲月中,這位醫生媽媽也遇到不少讓她頭痛的問題;不過這些過去的煩惱,今天已成為她幫助其他孩子的養份。何醫生說,以前細女不專心,影響學習,兒子則有學習障礙,小學時曾試過用上9個小時也不能完成功課,為此她和孩子一起花了許多努力克服問題。現在,細女的學業已有進步,而念中二的兒子亦能處理好自己的學業。「當中付出了很多,但不要放棄,小朋友的潛質很大。」

媽媽的角色加上醫生的身份,對何醫生處理家庭問題﹑醫治小朋友疾病等有很大幫助。「對於有發展障礙﹑學習障礙﹑專注力不足的小朋友,我會有一顆同理心,亦很明白小朋友所面對的問題,很貼切地知道每個細節需要甚麼。」

的確,幫助孩子,無論是醫治疾病,還是修補心靈,醫生除了聽起聽筒,更要如父母般,付出一顆愛惜孩子的心。





打開孩子心窗的魔法

建立親子關係並非一朝一夕的事,當孩子到了12﹑13歲充滿成長煩惱的時期,才突然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孩子是不會接受的。想孩子的心窗永遠為你敞開,就要讓孩子在嬰兒階段開始,養成與爸爸媽媽聊天﹑聽爸爸媽媽說話的習慣。

要記住溝通不可單向,就算孩子不主動分享也沒有關係,父母可以先說說自己的事情。例如我會對孩子說說「今天在診所發生的事情」﹑「下午到甚麼地方吃飯」等。父母每天分享當日發生的事,用一些方法,慢慢打開孩子的心窗,孩子自然就會加入對話,告訴你上學時「哪個同學做了甚麼」﹑「老師說了甚麼」。

我在孩子小的時侯,喜愛每晚睡前與他們聊天。曾經聽專家指出,睡覺前小朋友是最不會反抗的,無論大人對他們說甚麼都願意接收,不會跟你爭論。我發現這個說法是對的,孩子睡覺前,無論我說甚麼他們都會點點頭,好像催眠一樣﹑說故事,會有好多得著呢!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Pre-mo孕媽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18日

以母親的心照顧孩子(上)



何慕清 幸福的兒科醫生

對她而言,孩子健康燦爛的笑容就是幸福所在。無論是關於初生嬰兒﹑會走會說話的小人兒,還是已有獨立思考能力的青少年,只要說到孩子的種種可愛,她的臉上就會不其然流露溫暖喜悅的微笑;當話題一轉,談論孩子的成長問題時,她又變得憂心忡忡,語重心長。

她是資深的兒科專科醫生,是孩子信任的親切姨姨,是與媽媽們並肩同行的夥伴,也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她是何慕清醫生。


想當年,原來何慕清醫生自小的志願並不是當醫生。「小時候曾接受骨科手術,之後有好一段時間要每天做埋理治療,因為經常接觸物理治療師,當時就立志投身這個職業。」那為什麼最後卻當上醫生?「準備升大學的某一天,哥哥問我為何不考慮當醫生,幫助更多不同層面的病人。哥哥是社工,有一顆熱衷幫助別人的心,他是第一個啟發我立志當醫生的人。」何醫生最後選擇了兒科,就是因為她喜歡小朋友,「與小朋友一起,真的很開心。」說起孩子,何醫生的臉上溢滿溫暖的笑容。




像媽媽般愛惜孩子
何醫生在私人執業前,曾於基督教關合醫院的兒科部門服務二十多年,負責新生嬰兒科﹑深切治療科﹑普遍兒童病房和青少年科病房,工作範疇涉獵過度活躍﹑專注力不足症﹑厭食症﹑心身病﹑體重超標等問題。在政府醫院工作多年,何醫生照顧過不同類型和層面的病人,曾與無數的父母一起,並肩幫助有需要的孩子。

在眾多病人當中,有些小朋友由於糖尿病﹑飲食失調等長期病患,需要長時間由何醫生照顧,因此互相建立了特別親厚的關係。何醫生說,對於這些病人,自己的角色是醫生,是朋友,也是姨姨。「在醫學上,這樣可能不好,醫生和病人之間應該比較分得清楚。感性上,我對病人和他們的家屬會存在感情。不過在結予治療時,我身為醫生,會確保從理性角度作出判斷。」去年離開政府醫院,何醫生最不捨的,是她的病人。

兒科醫生的工作,就像給予小生命祝福的天使,他們用專業知識,也用愛心幫助孩子重拾健康。懷著一顆愛惜孩子的心。何慕清醫生每次看到細小的身驅漸漸成長﹑見證著母愛的偉大,每個片段宧為她帶來難以形容的感動。




孩子健康帶來感動

「在新生嬰兒科,看到出生時只有手掌般大的『七星仔』每周都在改變,到出院時有2公斤體重,身為醫生,在那數月間與父母一起見證孩子成長的喜悅,同時也一起經歷早產嬰兒出現的各種問題,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會很想支持對方,一起為孩子的健康努力。」

曾有一位位居高職的媽媽誕下早產嬰兒,為了照顧孩子甘願放棄一切;BB留院的幾個月期間,媽媽無論打風落雨都會留守醫院。見到小小的身軀上插滿喉管,何醫生能夠體會母親那難以形容的心痛。「身為醫生,在醫學角度,除了用醫學的方法幫助媽媽,在心靈上,我們也要做很多工夫,給予心理上的支持,幫助父母度過難關。」

何醫生本身也是三個孩子的媽媽,對她來說,很能代入父母的境地,醫治小朋友的同時,也幫助爸爸媽媽。「父母憂心﹑恐懼,是因為不知道將會遇到甚麼問題,只要讓他們知多一點,明白醫生的工作,就不會那樣擔心。其實給予孩子治療的過程中,父母和我們是同一個團隊,而不只是醫生和護士醫治小朋友。」




打開年輕人的心窗
病人當中有粉糰般的初生嬰兒,有牙牙學語的幼童,也有思想獨立的青少年;問何醫生最喜歡哪類孩子,她似乎有點為難。(續)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Pre-mo孕媽咪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16日

冬日寒風: 嬰兒護膚 不可忽視





冬日寒風,容易令嬰兒皮膚水分流失。
醫生說,嬰兒皮膚厚度較成人薄三分一,唔想寶寶嬌嫩的肌膚變得乾燥爆拆,
家長們就要留意正確的護膚之法。
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嬰兒細胞生長速度較成人快三分一,而且皮膚角質層和表皮厚度較薄,敏感度較成人高10倍,寒風和低溫都會容易令寶寶皮膚水分流失,出現脫皮、敏感、痕癢症狀,嚴重者甚至可引致皮膚病。




護膚黄金3分鐘
她表示,家長可為寶寶塗搽潤膚露以保持皮膚濕潤,而根據歐洲臨牀實驗亦證實,以溫和沐浴露比單用清水替寶寶洗澡,更能阻止水分流失。她又提醒家長,洗澡後的3分鐘是保濕的黄金時間,如果再配合按摩,既可有助護膚露深入滲透皮膚,亦可改善寶寶的睡眠質素和促進親子關係,一舉數得。




寶寶護膚Yes or No

護膚品愈貴愈好?
No!寶寶皮膚幼嫩,因此揀選護膚品最緊要看清楚當中有多少化學成分,價錢並非首要考慮因素。

護膚只限於面部?
No!除了外露的身體部分,其他被衣服遮蓋的部分如屁股、四肢都需要滋潤。

寶寶身體細小,皮膚所需水分不多?
No!寶寶汗腺數目與成人相若,而且皮膚中的保濕因子較成人少,更需要保濕。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都市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8日

手足口病 小心併發症! (下)







分泌物傳染疾病

究竟手足口病是怎樣傳播?馮醫生解釋,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排泄物﹑唾液﹑呼吸道分泌﹑水泡液體等,再經由口部或呼吸道而受到感染。當兒童觸及患者曾接觸過的玩具或日常用品後,沒有清潔雙手再進食便會受到感染;或家長替患者換尿片後,沒有清潔雙手便處理食物或照顧其他兒童,也會增加兒童受感染的風險。再加上,腸病毒可以在一般環境中存活數星期,故幼稚園﹑遊樂場如波波池等玩樂設施,都是傳播手足口病的高危地方。為避免導致社區大規模爆發疾病,患者不能上學並需留在家居隔離,就連學校也需要進行徹底清潔和消毒。



需隔離至少一星期

至於在治療手足口病方面,馮醫生表示現時仍沒有針對性的治療,由醫生處方的藥物主要為減輕患者的病徵,如紓緩患者口腔潰瘍所引致的痛楚或退燒等。患者要多喝水和休息,馮醫生還建議他們不宜吃過熱或太乾﹑太硬的食物,並應盡量避免抓穿水泡,多數患者可於一星期左右自動痊癒,水泡亦會慢慢收乾。如患者所感染的手足口病由腸病毒71型所引致,基於感染控制,患者需留在家中被隔離兩個星期。當子女出現手足口病的病徵,家長應盡快帶他們看醫生,亦要細心觀察他們的情況,除一般病徵之外,如患者突然出現焦躁不安﹑神志不清﹑呼吸困難或發高燒等病徵和行為表現時,家長便要立刻帶子女去醫院;醫生會抽取患者的糞便﹑鼻咽分泌﹑血液或水泡內的液體,來驗證其病情是否由腸病毒71型所引致,讓患者及早得到適當治療。



如何預防手足口病
l   保持個人衛生,勤洗手,尤其在進食前和如廁後。
l   打噴嚏或咳嗽要掩著口和鼻。
l   盡量避免使用共用物件或與其他同學作親密身體接觸。
l   患病時不要上學及去公眾埸所。
l   家中如有一名子女患病,家長應小心處理和清潔患者的日常用品和其接觸過的物件,避免令其他子女受到感染。




患者飲淡鹽水可紓緩不適?
馮醫生解釋,在醫學上,患者飲用淡鹽水對治療手足口病是沒有任何實質的功用;但若飲用鹽水後,能令口腔感到舒適,患者可酌量使用(如每日三次,每次三至兩口)亦未嘗不可。至於漱口水則未必適合幼兒使用,加上他們年紀太小,亦未懂正確使用漱口水之方法。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親子便利雜志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7日

手足口病 小心併發症! (上)




手足口病是一種幼兒常見的傳染病,當孩子的口部、手掌和腳 (特別是手指或腳趾間) 出現小水泡,家長便要小心,因這可能是手足口病的徵狀,並需及早醫生作觀察和診治。由於現時仍沒有針對手足口病的抗病毒藥物或疫苗,而家長仍要小心有可能誘發嚴重的並發症。





由腸病毒引致

手足口病(Hand-foot-month disease) 是一種傳染病,主要由腸病毒 (enteroviruses) 中的柯薩奇腸病毒(coxsackievirus) 及腸病毒71型所致。當患者痊愈後,可對該病毒產生抗體,但將來也有機會感染其他可引致手足口病的腸病毒。據衛生防護中心於2011年呈報的傳染病統計數字顯示,該年由腸病毒71型所感染的個案共有68宗。兒科專科醫生馮偉正表示,除需呈報的腸病毒71型感染個案之外,坊間仍有不少未經病毒測試的病例。




多發生幼兒身上

根據流行病學數據顯示,本港手足口病的高峰期為57月,但不代表該病不會在其他月份發生,市民切勿掉以輕心。一般而言,由柯薩奇腸病毒所引起的病情比較輕微,但由腸病毒71型所引致的手足口病會較容易產生嚴重的並發症,如腦膜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心肺功能衰竭等,偶然甚至會出現致命情況,故家長絕不能夠忽視。

手足口病患者多為年幼兒童,尤其是就讀幼稚園的學生、而有先天性疾病、長期病患、免疫力受損或需長期服用類固醇等的兒童更屬高危。雖然成年人亦有機會受到感染,但由於他們的免疫系統較幼兒成熟,所以患病個案比較少,病情亦比較輕微。




手足口病3大病徵:
1.          口腔內如喉嚨﹑牙肉或舌頭部份會出現潰瘍和水泡,患者會感到疼痛並影響食慾。
2.          手掌﹑腳掌出現紅疹及小水泡,並有少許刺痛和痕癢的感覺。
3.          部份患者會出現發燒。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親子便利雜志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3年1月3日

尿道炎點算好? 肚臍會長肉芽?


患尿道炎點算好?

Q:仔仔約三個半月大,早前求診醫生指BB患尿道炎。為何BB會出現尿道炎?嚴重者會怎樣?有預防方法嗎?

A:馮醫生指出,尿道炎的正確學名為泌尿道感染。位置包括腎盂﹑輸尿管﹑膀胱及尿道。泌尿道感染主要由個別源自腸道的細菌(如大腸桿菌)入侵泌尿道而引起;而泌尿道先天性結構異常亦會增加受感染機會。事實上,泌尿炎的病徵一般不太明顯,BB可能只是發燒﹑食慾不振或疲累。醫生須憑經驗和高度警覺才能準確斷症。若尿道炎未能及早治理,細菌有可能從尿道進入血液,引致敗血病和播散性細菌感染,危害性命。



肚臍會長肉芽?

Q:醫生你好,我的囡囡剛三倨月大,近日發現她肚臍位置長肉芽。為什麼會長肉芽?有甚或解決的方法?繩綁的方法可行嗎?需要做手術嗎?
A:BB剪臍帶後,部份臍帶組織有機會在肚臍位置增長,形成肉芽。家長為BB換尿片時,肚臍位置容易因摩擦而破損。馮醫生強調,不主張家長自行為BB除去肉芽。建議交醫生專業診斷及處理,利用硝酸銀溶液將肉芽消除,過程中醫生須注意安全。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孕媽媽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