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校園引起的哮喘風險

無論是天氣轉變﹑ 轉季節或開學,都比較容易誘發哮喘,這段時間屬於病毒感染的高峯期,校園中的塵埃﹑植物花粉﹑動物毛髮,以至到實驗室內的化學物﹑美術室的顏料﹑清潔用品等有機揮發性物質,都是誘因之一,學童處於密集的環境中學習,較易互相感染,家長需要留意。

若學童是哮喘病患者,家長要與老師有充分溝通,包括留意子女在家中及課堂的病情會否有很大差別。若曾因運動誘發哮喘,家長事前應先與校方溝通,並建議體育老師因應學童的哮喘情況協助制定適當活動,其間要避免做一些接觸致敏原的運動。







體育老師要清楚每位患病同學的實際情況,才可指導學童做好運動前的預防工作,包括有足夠的熱身運動﹑運動前吸服氣管舒張劑等。運動期間老師要觀察學童表 現,根據病情判斷學童是否適合繼續運動。如期間哮喘發作,請即吸服氣管舒張劑,稍作休息及情況好轉後,才讓學童繼續運動,否則,需視乎情況將學童送院。運 動固然有機會誘發哮喘,但適量的運動可強健體魄,有利控制哮喘,切忌矯枉過正不做運動。

學校方面也應盡力清除校內的致敏原,確認誰是哮喘病學童,同時要提供正確的哮喘知識給所有學生,讓他們明白哮喘病學童也可過正常人生活,並且接納身邊的哮喘患者,使哮喘學童可在無憂無慮的校園健康成長。







資料來源: 蘋果日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2日

玫瑰疹 猩紅熱防不勝防 (下)


猩紅熱嚴重可奪命

早前令不少家長聞風喪膽的猩紅熱,亦常發生於兒童身上。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的資料顯示,猩紅熱是由甲類鏈球菌引致的細菌性感染,潛服期13天。病發初期一般會出現發燒、喉嚨痛,偶爾會頭痛、嘔吐和食慾不振等。何慕清說患者舌頭上會出現狀似士多啤梨的紅色小粒。發病約第二天,患者身體和頸部會出現如砂紙般粗糙的紅疹,然後散開至手腳和腹股溝。紅疹大多在一星期內消退,然後脫皮,以手指和腳趾位置最明顯。

雖然猩紅熱和玫瑰疹的患者均會發燒和生紅疹,但猩紅熱有引致併發症如中耳炎、咽喉膿腫、肺炎、腦膜炎的風險,亦可能對腎臟、肝臟和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出現較罕見的中毒性休克綜合症。早前,亦有本港兒童因感染猩紅熱而致命的個案,因此不少家長對此非常憂心。

服抗生素有效治療
何慕清說﹕「雖然它不能預防,也沒有疫苗,但由於傳播方法是患者接觸到有猩紅熱病人的口水和鼻涕等分泌而感染,故必須保持家居空氣流通、觸摸眼耳口鼻前清洗雙手、避免共用毛巾等,以減少受感染的風險。而服用抗生素是十分有效的治療方法,一般服用24小時後,就可以痊癒,家長可以按這個準則衡量一下患病的小朋友是否適合繼續上學。」 何慕清指家長單憑自己的觀察,難以分辨子女患上的是什麼病,及早帶子女看醫生接受治療,比較安心。

玫瑰疹誤當感冒

Yvonne女兒深予於8月大時患上玫瑰疹,「有一天帶她到遊樂場,回家後她便開始發燒、有鼻水,進食和遊玩也提不起勁,以為她感冒」。Yvonne帶深予求醫,醫生懷疑囡囡出疹,果然翌日玫瑰疹便出現了。「想不到可以蔓延得這麼快,一下子全個臉蛋都通紅,像隻梅花鹿。沒有特別的治療方法,由於她沒胃口,醫生建議把奶多加一點水稀釋,希望她能喝多些。一個星期後,疹便全退了,也沒有留下疤痕。」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21日

玫瑰疹 猩紅熱防不勝防 (上)


政 府剛公布新一輪免費流感疫苗詳情,爸媽要留意一下是否需要替寶寶注射。不過,很多爸媽對疫苗也一知半解,以為注射了,就可「一勞永逸」,然而有些常見於幼 兒的疾病,例如玫瑰疹和猩紅熱,根本沒有疫苗可以注射,遇到這些熱門的病毒感染,不能以疫苗預防,這難免會令爸媽憂心忡忡。只要及早認識這些病毒的徵狀及 面貌,家長就可以減低憂慮。 


玫瑰疹退燒後出疹

玫瑰疹的名字由來,是患者身上出現一些狀似玫瑰的紅疹,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說﹕「玫瑰疹最早會出現在胸口、背部或腹部,然後再散開至頸和手等。帶粉紅色的疹呈小圓點或一片,外圍或會有些淡白色的環。疹子大部分是平滑的,但也有可能會突出來。它不會令小朋友感到疼痛或痕癢,持續幾小時或幾天不等。」
 
其實,玫瑰疹是由於病人感染人類疹病毒第六型(Human herpes virus type 6)或第七型而引起的,一般發生在2歲以下的幼兒身上。何慕清表示,幼兒若受到感染,可能完全沒有病徵,但一般會在感染病毒一至兩星期後出現徵狀,「包括突然發高燒,可達到華氏103度或攝氏39.4度以上。患者會喉嚨痛、流鼻水、咳嗽等,頸部淋巴腫脹,維持約35天,燒一退,疹便出來了」。何醫生說由於小朋友正在發燒,故會出現疲累、情緒不穩及胃口欠佳等情。



保持清潔 毋須搽藥膏

不 過,何慕清說﹕「玫瑰疹暫時未有預防疫苗和有效預防方法,也許藥廠感到沒有這個需要,因為它會自然痊癒,而帶來的後遺症也較少。」她又指出,治療玫瑰疹並 沒有特別的藥物,醫生只會針對病徵對症下藥。「毋須特別於出疹位置搽藥膏,只需保持日常清潔便可。發燒時,可採用必理痛一類的退燒藥,但因是病毒感染,並 不適合使用阿士匹靈,錯誤食用這類退燒藥或會引致嚴重的綜合症,建議家長不要自行購買成藥給子女退燒。」
何慕清表示,由於大部分幼兒在上學前已感染過,有了抗體,故甚少會再次患上,而一年四季皆有可能感染玫瑰疹,並沒特定的病發高峰期。(續)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5日

點解BB愛吮手指?

桂玲

Q: 囡囡目前5個月大,經常愛吃手指,又愛玩弄手腳。為什麼BB愛吮手指?應否強制禁止並改用牙膠?情況嚴重會令手指生繭嗎?

A: 5個月大的BB處於口腔期階段,剛懂得控制手部郁動,而且好奇喜歡探索,所以最自然是將手放入口吸啜手指並會流口水。除了手指外,BB也喜歡玩腳趾。如果家長擔心衛生問題,可以用奶嘴代替,避免BB咬傷自己,或因吸吮手指引起生繭的問題,同時能保持個人整潔。不過,一般相信BB可在2歲左右戒掉奶嘴的習慣。


獨自睡覺有危險?
阿姿

Q: 新聞不時有嬰兒睡覺猝死個案,請問BB由初生至1歲大期間睡覺時,家長有甚麼需要特別留意?如睡覺姿勢、選擇睡床等。

A: BB 4個月大前,身體的警示反應尚未發展成熟,而且根本不明白窒息反應,所以一旦有危險,也不懂得掙扎。父母應該避免BB面向下俯睡,同時被單不應包得太緊或過重,可考慮使用BB睡袋,僅露出頭部減低風險。當長大至4個月後,大部份BB懂得翻身,相對可以較放心。因為若有危險,BB也有能力自己作出反應自救,譬如懂得側頭、轉身,減低因俯睡出現呼吸困難的風險。若BB超過半歲更會懂得趴睡,再長大點懂得走路,風險相對較少。揀選BB床時,建議附設欄柵,即使睡夢中轉身、揮舞手腳,也較安全。


學行車助走路?
陳太

Q: 仔仔現在7個月大,何時可以讓他坐學行車?學行車對BB有甚麼好處呢?使用時有甚麼需要注意?

A: 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表示,7個月大BB無論坐和企也不太穩,當然也尚未懂得爬,甚至簡單走路。一般來說,BB長大到1011個月大,才開始學習走路。
對於使用學行車,目前有正反兩面。若以香港居住環境而言,可以考慮讓BB使用學行車。不過,手推式的學行車相對較好,有助BB學習走路,真正訓練走路姿勢。


營養補充丸建議吃嗎?
Pearl

Q: 孕媽媽可以吃鐵丸、維他命丸等營養補充丸,請問BB適合進食這類型營養補充劑嗎?哪些情況下才需要服用呢?

A: 母乳或奶粉有足夠營養,所以BB6個月大前,相信無須進食營養補充劑。隨BB長大,所需營養也要相對增加,全母乳餵哺BB可能需要維他命D和鐵。事實上,BB1歲前無須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劑,但BB若多吃粥或飯,容易缺少維他命。所以,BB若只吃粥,相信無法補充足夠營養,有機會考慮服用補充劑。


 明德國際醫院兒科專科 鄧秀碩醫生










資料來自: New Parenthood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9月14日

如何為嬰幼兒修剪指甲

醫生一般不建議家長替兩個月大前的嬰兒修剪指甲,因為他們的指甲尚未完全

成形,仍然連著皮膚,質地比較軟,如果勉強修剪便有機會弄傷手指。如果寶寶

有皮膚問題,不想他們因指甲過長而胡亂抓弄,家長可為他們戴上手套,減低寶

寶抓傷自己的機會。寶寶到了兩個月大,開始習慣凡事用手,東抓西抓,除了可

能抓傷自己的臉蛋,若指甲過長而藏污納垢,嬰兒吮手指更會增添染病風險。兩

個月大的嬰孩指甲會開始變硬,差不多完全成形,家長可細心觀察,並替寶寶稍

稍修剪。

基本上,替嬰幼兒修剪指甲時,只要把他們的小手捉緊,他們便不會因掙扎而受

傷。選擇工具方面,則要特別留意。由於成人指甲鉗體積大,容易剪得深,所以

應該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指甲鉗或剪刀替寶寶修剪。修剪時,若不慎剪的過深,形

成的小傷口或會使其後新生的指甲陷入手指內,弄修指甲周邊的皮膚,情況嚴重

更會造成皮下組織感染、發炎和化膿。所以,不論是嬰幼兒還是成人,剪指甲時

應留意兩側的邊角,指甲頂部與兩側應呈直角,不用剪得太圓,避免令兩側皮膚

受傷。


醫匯818兒科專科鄧秀碩醫生

























資料來源:Smart Parent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