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6日

最新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二)


沒及時處理可導致永久失聰
 
譚 醫生稱,中耳炎佔幼童因呼吸道疾病入院比率約2-3%左右,情況不算嚴重,但對前線醫生來說,中耳炎病發率非常高,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未能及時處理可引致 暫時或永久失去聽覺。

「耳後連接的頭骨有無數小洞,具傳聲功能,病毒或細菌走入骨頭發炎,可能令急性中耳炎久醫亦未能痊癒,甚至需要找骨科醫生進行刮骨手 術;病毒或細菌亦可進入腦部,引起致命的腦膜炎,或影響面部神經﹑聽覺及味覺。如患慢性中耳炎長達6個月以上而未能適當處理,更有機會出現慢性膿瘡細胞自 行生長或整個耳部壞死,永久喪失聽力。」


抗生素治療急性中耳炎

抗 生素﹑抗組織胺是常用對付急性中耳炎的藥物,前者有效殺死細菌,後者刖可減低鼻腔或腺體腫脹。「有鼻塞的話會處方通鼻藥水,以助中耳管暢通。」譚醫生說, 雖然抗生素同時殺死腸胃內的益菌,又或可能會出現過敏的出疹反應,但由於有殺菌效力,仍是值得採用的。至於慢性病中耳炎,將視乎情況使用抗生素及抗組織 胺,最重要是花時間等候耳水退去。譚醫生補充,由於抗藥性問題已擴散全球,傳統對付細菌的紅酶素或青酶素均不能殺死它,所以醫生用藥時需特別小心。



新疫苗額外多三種肺炎鏈球菌菌株 
減低肺炎鏈球菌感染超過九成
 
急 性中耳炎往往由兩大細菌引起,包括肺炎鏈球菌及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菌株多達一百種,當中十多種經常引發人類呼吸系統感染,「現有的七價疫苗有效預防約 90%肺炎鏈球菌感染。最新的十價疫苗可額外預防多3種肺炎鏈球菌菌株,包括血清型1﹑5及7F,相信預防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超過九成以上,對入侵性肺炎鏈 球菌引起的疾病如腦膜炎﹑敗血病﹑肺炎等,有更全面的預防;另外,相對現有疫苗,新疫苗的效能對減低急性中耳炎患病機會高出接近6倍。」譚醫生續說,由於 十價疫苗亦可刺激身體製造對抗嗜血桿菌抗體,間接連嗜血桿菌引起中耳炎的機會都可減低。

譚醫生提醒,即使新疫苗未抵港,父母都應在嬰兒出生後第2﹑4﹑6﹑12個月帶子女接種3劑七價疫苗,然後在接種第4劑時(12個月)接種十價疫苗,總之預防措施越早做越好,因幼童是最易受肺炎鏈球菌襲擊的一群。」




*急性中耳炎高危一族
 
1.     一至4歲幼童
2.     家族遺傳腺樣體容易脹大
3.     父母屬煙民
4.     經常躺著飲奶至入睡,如耳煙管出口長期被奶水淹蓋,便會容易滋生細菌,引發中耳炎。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無論餵哺母乳﹑本身有敏感如濕疹﹑早產的嬰兒都可接受肺炎鏈球菌預防疫苗注射,即使與其他疫苗同時注射亦沒問題,因所引發的副作用差不多,都是沒胃口﹑打針位紅腫之類,如出現發燒,醫生會處方退燒藥,父母不用過分擔心。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壹周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25日

最新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一)

在 香港,學前兒童患急性中耳炎的情況非常普遍,據資料顯示,50%兒童曾在3歲前患過急性中耳炎,17-30%曾在1歲前患兩次之多,如沒有作及時治療,嚴 重者可令細菌引起,包括肺炎鏈球菌及嗜血桿菌。兒科醫生建議,該及早為幼兒接受肺炎鏈球菌中耳炎混合疫苗,減低患急性中耳炎機會。



 
急性中耳炎可演變 成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分急性及慢性兩種,前者會出現耳痛﹑耳膜紅腫﹑血管脹大﹑中耳佈滿膿液及發燒。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出,急性中耳炎通常由病毒或細菌引起:
「中 耳與上呼吸道連成一體,鼻腔後是連接中耳的耳煙管出口,當病毒或細菌從鼻腔走入中耳,加上腺樣體脹大阻塞耳煙管通道,炎症便發生。」如果急性中耳炎發生後 六星期中耳仍有黃色積水,即表示已演變成慢性中耳炎。


「由於慢性中耳炎病徵不明顯,家長應多留意幼兒對周圍環境的反應,例如學習進度突然緩慢﹑要把電視聲 浪調高才聽得清楚等。我們通常要求急性中耳炎患者在治療後覆診,確保中耳已經完全康復。」(續)








資料來源:壹周刊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24日

如何吸引孩子喝水?



對於小孩而言,缺乏水份很可能會導致排便困難的問題。但淡而無味的開水,又怎能吸引到小朋友的青睞呢?事實上,教導小朋友愛上喝水,家長們也必定要多花心思。


首先要投其所好。加入一些生果片,例如檸檬片、蘋果片,這不單可以為開水帶來顏色上的點綴,在味道上,開水也會添上果香,從而吸引小孩多喝。但有一點要特別注意,就是不要為求寶寶多喝水,就在水裡加入葡萄糖,因這可能會令小孩吸收了過多的糖份,反而影響了身體。


家長可以利用游戲的模式來慢慢教導,例如在寶寶面前假裝喝水,還喝得津津有味,他們會受你的行為所吸引,開始學習喝水。當然作為家長,也應以身作則多喝開水,在潛移默化的情況下,讓孩子培養出喝水的習慣。


最後,有一點家長是必須留意的,就是六個月以下的初生嬰兒,其實是不宜吸收過量的水份,因為他們的腎髒功能還未完善,喝水太多可能會令他們體內的鹽份過低,或會出現水中毒的情況,一般會建議每天喂食約三至四安士的白開水已經足夠。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17日

小兒麻痺症

 
 
小兒麻痺症是一種能導致麻痺及死亡的嚴種疾病。病毒分為三種類型,即1,2,3型。病毒會經糞便傳播,亦可通過受糞便污染了的食品及奶類傳播。患者會出現輕微的發燒、頭痛、喉痛、嘔吐、肚瀉、或便秘症狀。當中小部份會出現肌肉疼痛,和四肢及面部的肌肉無力。家長可為嬰幼兒接種小兒麻痺症疫苗。


小兒麻痺症疫苗有兩種,一為含有活性病毒的口服疫苗,一為滅活注射用疫苗。它們都包含了三種小兒麻痺症的病毒。但因為小兒麻痺疫苗被廣泛採用,世界上已有一段很長的時間沒有新增的小兒麻痹病個案,所以情況是較為滿意的。治療方面,基本只是支持性治療,並沒有藥物可消除病毒。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11日

如何為嬰幼兒修剪指甲

醫生一般不建議家長替兩個月大前的嬰兒修剪指甲,因為他們的指甲尚未完全

成形,仍然連著皮膚,質地比較軟,如果勉強修剪便有機會弄傷手指。如果寶寶

有皮膚問題,不想他們因指甲過長而胡亂抓弄,家長可為他們戴上手套,減低寶

寶抓傷自己的機會。寶寶到了兩個月大,開始習慣凡事用手,東抓西抓,除了可

能抓傷自己的臉蛋,若指甲過長而藏污納垢,嬰兒吮手指更會增添染病風險。兩

個月大的嬰孩指甲會開始變硬,差不多完全成形,家長可細心觀察,並替寶寶稍

稍修剪。

基本上,替嬰幼兒修剪指甲時,只要把他們的小手捉緊,他們便不會因掙扎而受

傷。選擇工具方面,則要特別留意。由於成人指甲鉗體積大,容易剪得深,所以

應該使用嬰幼兒專用的指甲鉗或剪刀替寶寶修剪。修剪時,若不慎剪的過深,形

成的小傷口或會使其後新生的指甲陷入手指內,弄修指甲周邊的皮膚,情況嚴重

更會造成皮下組織感染、發炎和化膿。所以,不論是嬰幼兒還是成人,剪指甲時

應留意兩側的邊角,指甲頂部與兩側應呈直角,不用剪得太圓,避免令兩側皮膚

受傷。


醫匯818兒科專科鄧秀碩醫生
























資料來源:Smart Parent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10日

改善家居環境 減低呼吸道感染

「山水畫中偶見一縷炊煙,甚有意境,但現今人口綢密,想像家家戶戶一起炊煙做飯,周遭環境容易變成污煙瘴氣!」港燈集團商務總經理黃玉強(圖左)說。追求健康生活,大多數人可能集中在飲食及運動方面,其實家居設備對提升環境及健康亦大有幫助,不容忽視。「譬如過往以燒柴燒炭煮食,到改用火水、燃氣,以至電能煮食,均一直跟隨時代步伐演變。電能煮食更能減低廢氣排放,令家居及周圍環境空氣質素更好。」

為推廣健康生活,港燈「家•多一點綠」會日前特別邀請香港哮喘會醫務顧問譚一翔醫生,從衣食住行方面,分享如何改變生活習慣,可以減低呼吸道感染。活動當日亦介紹了如何利用現代家電,享受健康,環保及優質的生活。


譚醫生:「中國人煮食,喜歡講究鑊氣,但滋味背後卻暗藏危機。明火煮食會釋出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及懸浮粒子,長期吸入均對身體有一定害處。」

由於電能煮食沒有燃燒過程,不會釋放有害物質,而且較明火煮食減少大量廢熱;電磁爐效能較傳統爐具高,傳熱效率高達九成,可以節省約45%的燃料費。


譚醫生:「香港天氣潮濕悶熱,衣物容易發霉及有異味,原因其實是真菌作怪。這些真菌生命力極強,可引致敏感及哮喘,所以必須減少家居滋生的霉菌。」

除空氣清新機外,不妨採用浴室乾衣暖風機及天花式多功能乾衣機,冬暖夏涼之餘,亦可減低霉菌的滋生。


譚醫生:「香港人經常出現喉嚨痕癢、咳嗽等問題,其實跟周邊空氣污染有關,若要紓緩問題的嚴重性,可考慮於室內採用空氣清新機。此外,亦要時常更換及清洗床單,在選購床單方面,可採用防塵螨的被套、枕頭套及牀套,減少塵蟎對呼吸道的影響。」

採用空氣清新機之餘,記緊定期清洗隔塵網。


譚醫生:「香港路邊空氣污染指數嚴重,為改善空氣質素,最理想的做法是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日子,減少在路邊活動。此外,市民亦應支持減用柴油車的措施。」

盡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固然是最好的方法,若必須駕車,應改用零排放的電動車。










資料來源:Metro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4日

小嘴感染鵝口瘡點算好? / BB生痔瘡?

 
 
Q1:仔仔現在7個月大,小嘴懷疑感染鵝口瘡,何謂鵝口瘡?是否初生BB常見病症呢?有預防方法嗎? ------ cici

A:何醫生指出,鵝口瘡屬霉菌,是BB常見疾病,一般出現於口腔或臀部。BB若患病,可能會有奶色般的白點塊黏附在口腔或舌頭,痛楚感覺會影響吃奶,可服用口服藥物殺菌治療。預防BB患病,家長應注意奶樽衛生,若進食母乳前,媽媽應留意乳頭有否紅或痛的霉菌徵狀。


Q2:仔仔8個月大,一向較難去便便。近日發現便便帶血,而且臀部肛門位置長有肉粒,會否是痔瘡?現在可以怎辦? ------ 梁太

A:所謂肉粒非痔瘡,不用太擔心,此症狀常見於6個月大或以上BB。當BB約6個月大,開始戒奶吃固體食物,水份吸收較少,便便容易變硬引起出血。

原因是腸周圍的黏膜滿佈血管,若便便較硬,會弄損黏膜出血;同時容易弄至肛門損裂,傷口癒合時會如手腳擦傷般留有疤痕,也就是肉粒。若肉粒過大,可能需要考慮切除。

家長應每日監察BB便便有否異常做預防,如軟硬度﹑表面有否坑紋等。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4年11月3日

孩子如何高一點?

増高方法做了沒有?
飲食:
多鈣少肉原則-飲食是兒童成長非常重要的一環,日常飲食首重均衡,並奉行「鈣質最多﹑肉類最少」的飲食原則,父母可依據食物金字塔的飲食建議,在每日準備的飯餸中按比例加入。特別留意鈣質﹑蛋白質及維他命的吸收,因它們對整體生長及長高有好處,應佔每日飲食中較多的比例。
1)鈣質:高鈣奶﹑深海魚﹑豆腐
長 高主要指骨骼的生長,骨骼主要由鈣質建構,在日常飲食中,奶類﹑魚類﹑豆腐﹑芝麻﹑綠色蔬菜中,均含兒童成長所需的鈣質。兒童在三歲後,建議由喝全脂奶改 成喝高鈣低脂奶,以增加鈣質﹑減少脂肪的吸取;魚類中以三文魚﹑沙甸魚﹑鰻魚﹑鱈魚等深海魚類對長高有幫助,因深海魚比淡水魚所含的鈣質較豐富。另外,豆 腐﹑芝麻也是鈣量高的食物,宜多吃。

2)蛋白質:乳酪﹑蛋白﹑豆乳類
蛋白質在骨骼形成的過程中擔起「疊磚頭」的建構角色。蛋白質主要從奶類﹑乳酪﹑蛋白﹑豆腐中吸收得到,這些植物蛋白是兒童成長的主要元素之一,當然從肉食中吸收的動物蛋白也不能忽略。

3)維他命BD:綠葉蔬菜﹑陽光
所有維他命都是生長性要素,維他命中一些蛋白酵素對神經﹑腸道等多項身體發育起重要作用,其中維他命BD對骨骼的建構作用大。維他命B從菠菜﹑南瓜﹑韮菜及綠葉蔬菜中可以找到;維他命D我主要吸取途徑是陽光,雖可從蛋黃﹑動物內臟等食物中吸取維他命D,卻不宜常吃。


運動:
運 動變成習慣-常說多做跳高伸展的運動例如跳繩﹑游水﹑打籃球,可幫助增高,鄧醫生指其實仍未有證據證實此說法。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適量的運動對骨骼成長絕 對有益,能夠刺激生長素的產生。運動的重點在於持續性,把運動變成習慣,幫助發育,亦預防成為現今學童肥胖的一份子。父母一起做運動可變成好玩的親子活 動。
1)3至6歲 每日運動半小時
三至六歲幼童適宜每日進行半小時持續性的帶氧運動,這對身心發展均有好處。其實無需安排孩子參加體育班以滿足運動量,平日帶他們到公園跑玩半小時一樣可以,經濟又玩得開心。
2)6歲以後 運動半至一小時
六歲以後,體能已有一定發展,可增加至每日做30至60分鐘運動。任何性質的運動都可以。視乎孩子的喜好,一些「假設性增高運動」如游水﹑跳繩﹑打籃球﹑跑步也非常建議。

 
睡眠:
8小時睡眠-學童睡眠時間愈推愈遲,而且愈瞓愈少,這有礙整體發育,睡不足的兒童體型多較瘦小。兒童最理想每晚有八至十小時睡眠,在晚上九時左右上床睡覺,做功課﹑課外活動﹑看電視﹑打機等都不是延遲入睡時間的充份理由。父母最好也以身作則,減少因娛樂而遲睡。

增高重點:
1)每晚有8至10小時睡眠
3) 晚上約9時上床睡覺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