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痰痰作怪點算好?(Part 2)




痰的解決:

痰主要是鼻內分泌物,建議多清理鼻腔,減少鼻塞保持通暢。基本上,家長宜每日都需要清潔BB的小鼻孔。
 

BB宜仰臥,忌平躺,抬高小頭,托穩小頸,有助將鼻內的分泌物流出。

如果BB有鼻涕,可將棉花球沾少許曼水,輕力弄尖球頂,然後放進小鼻孔清潔。

家長若發現第2日仍未能完全清潔,建議使用生理鹽水,目前市面上有售適合BB使用。

做法先在BB小鼻孔擠進兩至三滴,待三十秒,把BB反轉身俯臥床上,鼻涕及分泌物會自然流出,再用紙巾抹淨即可。亦可以考慮用適合BB使用鼻泵,將泵放入鼻孔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吋深,
輕力泵出鼻內分泌物。



CASE STUDY : 幫仔仔拍痰

新 手媽媽阿思的仔仔悅納六個月時,曾試過咳及有痰,阿思說:「當時仔顯得十分辛苦,但又不懂得將痰吐出來,我只好幫他拍痰,然後給他喝水和食喉棗散,情況略 有改善,毋須看醫生,但若然情況太嚴重的話,就要看醫生,有朋友的仔仔因痰太多,需要醫生幫他抽痰,而我平時亦會多給水和水果汁予仔仔飲。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23日

痰痰作怪點算好?(Part 1)

新手父母圍埋坐,通常最喜歡談湊B經。可能是經驗分享﹑可能是研究產品,亦可能是大吐苦水。「BB有痰可以點做好?」這苦況,你又有否提出過呢?今次就跟兒科專科醫生談談吧!





 
 
痰的原因:

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BB有痰的現象很常見,但部份情況可能只是BB的口水而已。事實上,初生BB出世時已有機會有痰,不足月出世的BB,亦可能有痰的情況。
 
BB有痰的原因,可能是較多,或出現患病,如患流行性感冒﹑傷風﹑敏感﹑亦可能是肺炎。因為BB的鼻孔細少,只要有少許異物堵塞鼻孔,若積聚喉嚨後, 便會令BB出現有咳的情況。
痰的情況:
 
何醫生拍出,正常情況下,BB不會無緣無故有咳嗽,咳是自然反應保護氣管。如果BB飲奶或平時有咳嗽,而表現與平時差不多,有機會是喝奶期間咽嗆,建議避免進食過急。至於BB若表現呼吸困難,兼且出現好多痰,感盡快找醫生診治。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17日

楊婉儀與子女創意健康生活(二)


























口罩﹑奶嘴 子女隨身物
除了注射疫苗外,Winnie與子女上街時,也會預備口罩。「在他們的書包﹑背囊或自己的車上必有口罩,以防不時之需。」Winnie曾見過有些小朋友是戴上成人口罩,「成人口罩尺碼會大一點,兩旁出現空位,飛沫容易乘虛而入,兒童口罩較為適合他們的面形。」

此外,她在子女自小起,已用上奶嘴,防止他們有啜手指習慣,「奶嘴弄污可以清洗如他們有啜手指習慣,有時疲倦時便會不自覺把手指放入口中,讓細菌詮入身 體。」Winnie也會叮囑子女吃飯前﹑玩耍後﹑入睡前都要清潔雙手,因入睡後,他們有機會擦眼睛,要杜絕每一個被細菌入侵的機會。


後記:
楊婉儀是1995年的香港小姐冠軍,事隔15年,從她的臉上與身上,絲毫找不到歲月流逝的痕跡,反而多添了一份母愛情懷。與她談及閱讀書籍,她不諱言現在大部份時間也花在閱讀育兒書籍上,相信她的子女必定可以繼續在創意健康生活中成長。




醫生話你知(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Q:如果感染肺炎球菌,會有甚麼後果?
A:肺炎球菌是最常見感染人類呼吸道的細菌,此細菌共有逾九十種不同血清類型,常見於人體的上呼吸道,患者多為孩童及長者,大多經由飛沫及接觸患者傳染。 細菌多佔據在鼻咽位置,伺機走入氣管及肺部,常見有中耳炎﹑肺炎及氣管炎等;如進入血液的話,有機會患上毒血病﹑腦膜炎﹑骨炎等,嚴重的話,會對生命構成 威脅。

Q:哪一個季節是肺炎球菌高峰期?
A:一年四季都有機會發生,而在每年的3-4月及11-12月發病率相對地高。其實,有20%小童的咽喉已有病菌,病菌可能會隨著飛沫,經由人傳染,小朋友回校上課,也增加患病風險。

Q;有甚麼預防方法?現時香港有多少種疫苗是針對肺炎鏈球菌?
A:最有效的預防方法便是接受疫苗注射,公立醫院現在提供7價對付肺炎球菌疫苗,計劃十月便會推出10價。其實,美國在三月份已提供13價,亦建議曾接受7價或10價的七歲以下兒童多注射一針,令健康得到最佳保障。而香港的私型醫療機構,部份亦會提供13價疫苗注射。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孕媽媽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16日

楊婉儀與子女創意健康生活(一)


 
 
教導小朋友。除了愛心﹑時間及智慧外,也要加上少許創意,讓子女享受學習過程。作為父母,最緊張莫過於子女健康,已育有一子﹑一女的楊婉儀(Winnie)也不例外,她會誘過遊戲方式及家中小擺設,邊建立親子關係,邊傳遞訊息。

素來注重子女健康的楊婉儀,因近年肺炎球菌肆虐,小朋友成為主要攻擊對象之一,為了子女健康著想,已替他們接受了疫苗注射。她坦言很怕打針,但為了樹立榜 樣,每次在子女打針前,都會與他們預演醫院情景一次,亦會藉日常生活細節灌輸正確的衛生常識,好讓他們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


學做「清潔大使」
 
做父母必須要有創意,不知大家會否認同,皆因常要想出令子女樂在學習中的方法,而擁有兩名子女的Winnie連在教曉子女衛生常識上。也借用了家居的配件 發揮其創意。「由於肺炎球菌無處不在,嚴重的更會患腦膜炎,所以一定要子女注重個人衛生。在家中洗手間必備洗手液,門口亦要放置消毒液。」

由於此病菌常見經人類傳播,每有親友探訪,子女便做了「清潔大使」,「如果我們主動要求客人洗手會有點尷尬,但當小朋友把消毒液端在客人面前,他們不會婉 拒,而子女會當作一個小遊戲,為客人擠出少量,若他們聞聞當中的香氣,大家又可以多一個話題。」同時,Winnie也會與子女談及衛生的重要性,所以她會 購買易有泡泡的洗手液,子女既易使用,又會看見大量泡泡而對洗手感興趣,確實,每個過程也需花點心思,小朋友才容易掌握精髓所在。


打針前必玩遊戲
 
BB一出生已開始接受多種疫苗注射,一向注重子女健康的Winnie,也明白當中的重要性。「從政府宣傳﹑兒科醫生﹑其他家長﹑網上等途徑,得知感染肺炎 球菌的嚴重性,早已為子女接受了七價的疫苗注射,但我知道遲些會有十三價的疫苗推出,到時我也會帶他們補打,讓子女得到覆蓋最佳的疫苗。」

不過,Winnie也會為著子女打針而頭痛,皆因他們始終怕痛,所以事前要預演一次,「每次打針前,都要與他們扮演一埸醫生病人的遊戲,把整個打針過程實 習一次,讓他們有足夠心理準備。」有時,Winnie更會稱讚她不怕痛,「也可以用小禮物,如沒有哭的話,可以再多一份小禮物。」

Winnie坦言別告訴孩子打針不痛,應對他們說:「是有點痛的,但很快沒事!」要不然,他們以為父母欺騙自己,不再相信父母。(續)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孕媽媽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10日

頑強輪狀病毒,捲起腸道暴風雨(下)

注意日常
所謂病從口入,又因為輪狀病毒由糞口途徑傳染,家長於處理食物、孩子排泄物和嘔吐物時要特別留意,並要以身作則,教導小朋友注意個人衛生,例如不論是進食前、如廁後都要徹底清潔雙手。小朋友感染輪狀病毒,家長須用1:49的 稀釋家用漂白水,清理孩子的嘔吐物、糞便和其他已受污染的地方、物件,以免其他家人受到感染,亦可預防孩子病癒後,因為接觸到之前寄生在家中不同地方或物 品的輪狀病毒而再次受感染。有些家長因為擔心小朋友缺課一天,學習進度就會落後於人,所以即使孩子有些微不舒服,也讓他照常上課。但這樣只會害人害己,所 以父母發現小孩出現嘔吐、腹瀉等病癥,就要盡早求診,不要勉強上學了。


癥狀似感冒
明德國際醫院兒科專科何慕清醫生表示輪狀病毒的潛伏期大概是兩天以內,患兒一般都會出現發燒(34-69%)、嘔吐(46-88%)、腹瀉及呼吸道感染(22-52%)等病癥,普遍會持續38天。因為有呼吸道感染病癥,所以可能令家長誤會孩子只是一般傷風感冒。但只要讓醫生化驗小朋友的糞便樣本,就可確診其受輪狀病毒的感染。腹瀉是感染輪狀病毒的最大特徵,因為輪狀病毒會令小腸上的皮細胞和小腸絨毛受損,小腸吸收不了體內的水份和養份,所以糞便會呈水狀排出。

若然腹瀉情況過於嚴重,8成 以上小孩有機會出現脫水。小朋友出現脫水的癥狀有排尿次數和份量減小、尿液顏色呈深黃色、嘴唇和舌頭乾涸、容易疲倦,而嬰兒哭起來沒有淚水,大個些的孩子 甚至會懂得向大人說有頭暈的感覺。脫水嚴重起來可導致死亡,所以家長千萬要多加注意,發覺小朋友腹瀉次數不正常,而且糞便呈水狀,就要儘早帶他們去求醫。


用藥治不好?
很 多病都可以用抗生素醫治,而且藥效顯著,但要對付輪狀病毒,就要靠小朋友自行透過排泄將病毒排除體外。醫生一般都只會提供支援性治療,例如處方電解水以補 充患兒流失的水分,好支持他們的身體直至自然排清體內的輪狀病毒。若然小孩出現嚴重脫水,就要入院吊鹽水,好補給水份和營養給身體。另外在感染期間,由於 受輪狀病毒所破壞的小腸絨毛,需一至兩週左右的時間才能復原,所以若然在此之前,家長給小朋友進食奶粉、牛奶、蔗糖類等食物,他們無法好好吸收當中的過多 的水份和豐富的營養,可能有機會令腹瀉更為嚴重,並延長腹瀉的時間。小朋友感染過輪狀病毒,雖然不會對之產生終身免疫力,但若然再感染,病情會較為輕微。


口服疫苗
即使有預防輪狀病毒的口服疫苗可供接種,但家長不要誤以為疫苗能夠百分百阻截輪狀病毒。雖然其阻截率很高,但小朋友都有可能感染輪狀病毒,只是出現嚴重病癥,特別是腹瀉的機會就可大大減少,所以還是值得讓孩子接種的。現時的輪狀病毒疫苗包括RotarixRotateq,前者屬於人類活性減毒疫苗,口服劑數為兩劑,第一劑於小孩6週大就可以接種,兩劑之間要相隔至少一個月,並需在6個月大前完成兩劑的接種;後者屬牛人重組活性減毒疫苗,口服劑數為三劑,第一劑需在孩子6-12周大接種,兩劑之間同樣要相隔至少一個月,並需在8個月大前完成三劑的接種。由以上可見,父母要及早讓BB接種輪狀病毒疫苗,以免錯過接種的黃金時期。雖然兩種疫苗的接種劑量不一,但其效用相同,所以家長只要讓小朋友接種其中一種即可,毋須兩種都接種。


  何慕清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兒童尖子教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9日

頑強輪狀病毒,捲起腸道暴風雨(上)

家中如有6個月至兩歲大的幼兒,大人就要特別留神,因為令很多小朋友腹瀉脫水的元凶—輪狀病毒(Rotavirus),最喜歡入侵這個歲數的孩子。輪狀病毒是一種經糞口途徑感染人類的病毒,但病毒隨糞便排出後,有可能污染水源、食品、亡物等,孩子接觸到就有可能受感染。
輪狀病毒的傳播途徑雖然廣泛,但現時有兩種由不同國家藥廠商所生產的疫苗,能有效預防和減低輪狀病毒所帶來的傷害。

  何慕清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兒童尖子教育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3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下)

 
 
肺炎球菌感染個案 抗藥性愈趨明顯
 
最 令醫生擔心的,是肺炎球菌的抗藥性愈趨明顯,鄧醫生表示,過往兒童確診感染肺炎球菌後,可透過抗生素如盤尼西林等作治療,但臨床統計發現,約20%兒童感 染個案,都對抗生素治療呈抗藥反應,結果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膜炎﹑入侵性肺炎﹑敗血病甚至死亡。
鄧醫生說,不少家長早前已響應當局呼籲,安排子女接種7價肺炎球菌疫苗,此類疫苗覆蓋了7種常見的肺炎球菌血清型。不過,去年底便曾有一些已接種傳統7價疫苗的兒童,仍受感染並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生追查後發現,原來他們感染的,是7價疫苗並未覆蓋的血清3型肺炎球菌。


13價疫苗 覆蓋率最廣
現時,本港私家醫院及診所提供的最新13價肺炎球菌疫苗,覆蓋了13種流行程度高﹑以及新興的抗藥性品種肺炎球菌血清型,包括剛才提及的3型,以及6A與19A型等,是現時覆蓋性及保護力最全面的肺炎球菌疫苗。
13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為6週至5歲,並與7價疫苗來自同一生產商,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轉接注射。如2至5歲小朋友已完成接種上一代的7價疫苗,可以補種一針13價疫苗,以取得更佳保護。
早 前,政府建議將於本年底,轉用13價疫苗作為免費肺炎球菌疫苗,但要留意的是,當中並不包括2至5歲已接種7價疫苗﹑又想作補種的兒童。鄧醫生提醒家長: 「隨著初秋至冬天的流感高峰期將至,小朋友受感染後抵抗力可能變差,為避免他們受肺炎球菌威脅,家長更應及早為子女選擇接種或補種最合適的疫苗,從而加強 保護。」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3月2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上)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對 許多家長來說,定期留意兒童傳染病的報導,已成為他們每日的「職責」之一,例如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都會有特別多的小朋友由家長陪同下,到醫務所接種相關 疫苗。但有兒科醫生指出,有部份兒科疾病的感染數字,全年都維持在高水平中,家長不應只在某些感染高峰期才提高警覺,以肺炎球菌感染為例,現時便可透過接 種新型疫苗,提升兒童的保護力。



飛沫及受污染器具 易傳播病菌

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表示,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流行傳染病,都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許多致病源如細菌等,平日可能潛藏在兒童的鼻腔或口腔中,待他們的抵抗力變弱時,才大肆入侵,引起各類疾病以至嚴重併發症。
「以 肺炎球菌為例,當中包含了超過90種血清型,而較為在社區流行度高﹑或是有較高風險導致入侵性感染的,則有10多種。患者主要誘過飛沫或是受病菌污染的器 具而受傳染,因此無論他們是在校園或是其他人多擠迫的地方,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而且肺炎球菌『全年無休』,兒童任何時間均有機會受感染。」鄧醫生說。 (續)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