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6日

給孩子溫暖 嬰幼兒的保暖守則 (2)

 注意外露部位

何柏鈴認為,帶嬰幼兒外出活動,最重要是為其外露部位加以保暖。特別是頭部,因為這是孩子重要的散熱部位,加上年幼的孩子頭髮較為稀薄,因此外出時宜為孩子添上帽子,手套和腳套亦有助減低寒氣入侵。「出門前,家長應為孩子準備好適當的裝束,如用嬰兒車載孩子外出,要準備好擋風罩和薄棉被;家長如使用坐墊式孭帶 (Hipseat)帶孩子外出,則可選用能一併包裹孩子的風衣,減少孩子受冷的機會。」

小心出汗着涼

室外氣溫變化較大,家長要更頻密為孩子探測體溫,以確保有足夠的衣物。何柏鈴更建議父母在幼兒的背上墊上一塊汗巾,以減低他們因出汗而著涼的機會。「當幼兒去到七八個月大,少量的活動量便會令他們出汗,沾濕貼身衣物。這時冷風一吹,便十分容易着涼。家長不妨用紗巾墊在貼身衣物中,不但可吸乾汗液,亦可減少出疹的機會。」此外,當小孩有室外轉到室內活動時,由於溫差較大,若沒有及時寬衣也易令孩子受熱,家長宜時刻注意其體溫變化。

室內活動篇

室溫過高有風險

當天氣稍冷時,香港不少家庭都會出動暖風機或電暖爐,以保持室內溫暖。何慕清醫生建議,家中若有初生嬰兒,那室溫應維持在攝氏25-26度。由於使用電暖爐會令空氣更為乾燥,家長需同時注意保濕,否則易令小孩皮膚痕癢和繃緊。父母不妨在洗澡後或開暖爐,及早為孩子塗上保濕用品。何醫生提醒:「如已使用電暖爐調節氣溫,切勿同時為孩子穿上太多衣物。外國有些家庭便因室溫太高,加上小孩被子太厚,令嬰幼兒體溫過熱而難以呼吸,最終窒息猝死。」

注意腳掌保暖

孩子在室內活動時,家長最易忽略其腳部保暖。因為冬天地板較冰冷,即使鋪上了嬰幼兒專用的遊戲墊,其表面溫度仍十分清涼,若孩子赤腳在地上玩樂,那身穿再厚的衣物也無濟於事。因此父母要為他們穿上鞋套和厚襪子,若小孩好動易出汗,則可穿上吸濕性能較好的棉質布鞋,減濕氣侵襲。但切忌鞋襪過滑,導致意外跌倒。

洗澡、穿衣篇

分秒必爭的十分鐘
冬天為嬰幼兒洗澡前,一定要先做好準備工作,若天氣過冷,宜使用電暖爐等設備提升室溫,家長亦須先準備毛巾、包被、潤膚霜等物品。何柏鈴認為,為嬰幼兒洗澡一定要快!因為他們全身赤裸,散熱快、易受冷,故洗澡工序應在十分鐘內完成。何柏鈴:「有些家長以為天氣寒冷需要提高水溫,其實水溫太高會令孩子的皮膚失去油分保護,故攝氏40度的水溫便十分足夠,洗澡前家長宜先以手踭部位溫度。」

以棉質衣物為佳


為孩子洗澡後要快速穿上衣物,除了貼身的棉衣,別以為要加厚厚的羽絨服才能保暖。其實只要多穿幾件厚棉衣,衣服之間便可形成空氣保護層,防止冷空氣入侵。加上洋蔥式的穿衣法有利加減衣物,較單一的厚重衣物更靈活。其實嬰幼兒的貼身衣物應以棉質為主,因為性質溫和,不會對幼兒的皮膚造成刺激。人工纖維等物料,或有較大機會令孩子出現過敏,適合在外層穿着。如果孩子有哮喘或鼻敏感,則可以加強上身保暖,有助紓緩上呼吸道不適。

睡覺篇


宜用專用睡袋

孩子睡覺時是否需要添衣,一直是家長最關注的問題。陪月員導師何柏鈴表示,如家中沒有使用暖氣,那嬰幼兒睡覺時大約穿一至兩件衣服,再加上稍厚的棉被便已足夠。家長亦可以選用嬰幼兒專用睡袋,既不用擔心孩子熟睡會踢被子,亦不用擔心因被子移位而引起窒息風險。家長亦可多留意孩子入睡後的神態,若未夠暖會睡不安穩;若過熱,則會出汗且表現「𤷪憎」。

市面上的嬰幼兒睡袋有多種選擇,部分為背心型讓孩子能伸出雙手;亦有款式可伸出雙腳,家長可按孩子需要自由選擇。不過對月齡較大的嬰幼兒而言,背心型的睡袋或較適合,因為拘束感較少,孩子能睡得更舒適。要注意睡袋也按季節分由不同厚薄物料製成,家長宜按溫度選用適合的產品。











資料來源:明周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25日

給孩子溫暖 嬰幼兒的保暖守則 (1)




上月初,湖北武漢一對父母因擔心剛滿月的孩子受寒,在睡覺時為他添上多件保暖衣物且蓋上厚被,結果孩子體溫過高,患上「捂熱綜合症」,多個器官衰竭死亡。

面對寒冬天氣,孩子的保暖衣物亦非愈多愈好,特別是香港冬天天氣反覆,過於厚重的衣物對孩子未必適合。新手父母要學會按孩子的體溫而添加衣物,讓孩子不受冷之餘,也不會因過熱而反增致病風險。

基本保暖守則

對新手父母而言,如何為孩子保暖是一大考驗,因為孩子年紀尚小,不懂得向父母表達冷熱,需要父母細心觀察,才能做好保暖措施。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香港的冬天不算太寒涼,父母替孩子添衣要以適度、方便活動為原則。

何慕清說:「醫院工作時會接觸一些疑似發燒的嬰幼兒,發現他們包裹了一重又一重的衣物,難怪身體熱得發燙。當護士為他們減去適量的衣物後,體溫便回復正常。家長要明白,添衣多不一定是好,如何把握合適的量,便是父母的第一堂課。」

身體軀幹測溫

要把握添減衣物的時機,首要是時常探知孩子體溫。何醫生表示,許多家長因為小孩手腳冰冷,便認為他們未有足夠的禦寒衣物,但這種探測方法未夠準確。「如成年人一樣,小孩的手腳大多外露於空氣中,因此溫度有機會較低。要正確得知孩子是否夠暖,應以手輕探孩子的軀幹部位,例如是頸部或後背位置等。若觸感稍涼便有需要添衣,相反若軀幹暖和而有汗意,便有需要寬減衣物。」

嬰幼兒穿衣過多,有機會出現疑似發燒的徵狀,令其精神不振,手腳發熱,甚至影響身體機能。相反若保暖衣物不足,便有機會使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細菌的侵襲。何醫生建議家長多為小朋友量度體溫,如果體溫趺至攝氏34-35度,代表出現低溫徵狀,需馬上添加衣物,加強保溫;若出現流鼻水或咳嗽,更需要馬上求醫診斷。

平均多穿一件

那冬天要為孩子穿多少衣物才足夠呢?香港人才培訓中心陪月員導師何柏鈴表示,小童和嬰幼兒的抵抗力雖不及成年人,但孩子新陳代謝較快,體溫會較成年人高,故小童平均只需比成年人多穿一件衣服便足夠。她認為家長需要學習的,是如何幫助孩子體溫維持在穩定水平,因為小童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需要家長主動調節。

「每逢冬天,總會見到家長恨不得把小朋友包得如『糭子』一樣,怕他們受涼。但孩子過冷過熱都會造成身體不適,影響食慾和活力,因此家長千萬不要抱着『不嫌多、多好過少』的心態為孩子添衣,否則孩子有機會熱出病來。」

外出篇


在最寒冷的日子,是否不適合帶嬰幼兒外出呢?何慕清醫生認為,家長只要做足保暖措施,孩子便無懼戶外活動。「香港天氣不至於太冷,小朋友只要習慣了,便能適應戶外活動,也能接觸到更清新的空氣,有利身體健康。除了溫度外,家長應多留意空氣污染指數和日照時間,若污染程度較高或日照太猛,便不宜帶小孩外出。」
........... 續



資料來源:明周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19日

勿輕視濃黃鼻涕-濃黃鼻涕原因,濃黃鼻涕倒流

濃黃鼻涕勿輕視



 


鼻竇是頭顱骨裏一個隱密器官,在鼻腔的上側、外側及後側,共有四大對。它們與鼻腔是連接的,具有調節吸入氣體的溫度及濕度功能、有用於發聲時鼻腔之共鳴及增加頭部浮力等功用。

鼻 竇表面覆蓋一層黏膜,與鼻腔相似,導致感染的可能性也相近。一般的上呼吸道感冒症狀如持續超過七至十天或以上,鼻涕開始變黃或綠及越來越濃,那就可能是急 性鼻竇發炎。小朋友的病徵與成人不盡相同,會有較多因鼻涕倒流而引起的咳嗽、鼻鼾、鼻塞或耳痛,嚴重者可併發中耳炎、乳突炎、眼眶炎或腦膜炎,要盡早求 醫。
兒科醫生可通過病歷的諮詢、鼻腔或內視鏡檢查、鼻竇 X光和鼻膜細菌檢查,都可診斷出是否鼻竇炎,還是一般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抗生素,治療時間約需十至十四天,收鼻水、通鼻塞類藥物都可治療鼻竇炎,輔助性的鹽水洗鼻可有效清除濃稠鼻涕和保持鼻腔清潔。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蘋果日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18日

港50萬哮喘病人 每年近百死


 
本港有不少人患哮喘,但大部分人都會忽視其嚴重性,香港哮喘會表示,本港有近50萬哮喘病患者,在過去10年,每年平均有80至100宗因哮喘而死亡的個案。
今天是「世界關懷哮喘日」,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於2008年,在超過7500宗因哮喘發作引致的醫院病人出院及死亡人次,當中近四成個案的年齡是在24歲或以下,另有91宗因哮喘而引致死亡的登記個案,當中7成為長者。


哮喘入院 四成24歲以下

哮喘會榮譽顧問黃永堅教授表示,住院及死亡個案看似不多,但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比例偏高:本港哮喘住院率是澳洲的3倍,死亡率是芬蘭的8倍。在過去十年,本港的哮喘死亡率並沒有降低。

哮喘會主席譚一翔指本港空氣污染嚴重,引致哮喘病發率增加,加上哮喘病患者經常自行調校藥物服用量,令病情加重。他建議病人不應單獨使用長效氣管舒張劑, 但舒張劑並沒消炎作用,應與吸入式類固醇一起使用,以減低死亡風險。 病人平日在家也可使用最高流速計簡易測試自己的肺功能,一發現最高流速只達平日的6成或以下,即顯示肺功能顯著減弱,應立即求診。


譚一翔兒科專科醫生(818兒科)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12日

全世界近五成學童患敏感症

世界過敏組織(WAO)的數據顯示,現時全球約有四至五成學童患有一種或以上敏感症,據估計本港每五名小朋友有一個患濕疹或鼻敏感,敏感情況十分普遍。近日一項調查顯示,發現75%的嬰幼兒患有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顯示敏感情況十分普遍。



香港過敏協會在今年2月中至3月底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了「嬰幼兒敏感風險知多少」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511位母親。調查發現75%的嬰幼兒患 有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近一半為濕疹或皮膚敏感,30%為鼻敏感或花粉熱,而哮喘或氣管敏感佔25%。而且近70%沒有敏感家族史的兒童都有不同的敏感症 狀,顯示患敏感症比例偏高,但只有兩成的人知道嬰兒主要食糧牛奶是最常見的致敏原。










資料來源:  www.singp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11日

手套線頭纏指3日 B女截指

本月初天氣轉冷,台中市一對父母為只有三個月大的女嬰保暖及防止她小手亂抓,用嬰兒護手套包裹女兒雙手。但父母沒察覺手套內有一條脫落的幼線纏繞女嬰左手中指,加上連續三天沒有脫下手套,幼線纏著手指過緊,導致血管及細胞壞死,須截去中指一小截指頭。有本港兒科醫生提醒家長,應檢查嬰兒衣物有否松脫的線頭或鈕扣。


據台灣《蘋果日報》報道,台中市一名陳姓女嬰今年初出生,是家中第四胎。父母為了女兒保暖及防止小手亂抓,自她出生後為她戴上哥哥及姊姊出生時用過的嬰兒護手套,直至洗澡才脫下。本月初天氣轉冷,父母為免女嬰著涼,連續三天沒有為女兒洗澡及脫下手套。

15分鐘可致神經壞死


當女嬰三天後脫下手套洗澡時,父母赫然發現女兒左手中指被手套內脫落的幼線纏繞,令指甲變黑。他們嚇得趕緊抱著女兒到醫院求診。為女嬰治療的童綜合整形外科李子朋醫生檢查後,確定女嬰中指前端遭手套內脫落的線纏繞過緊,女嬰又無法自行掙脫,導致手指血液無法流通,令神經及細胞壞死。 


女嬰因延遲求醫而須切去中指一截指頭。幸好日後手部運作不受影響,長大後可做指套美化外觀。

李子朋又指,嬰兒的手指、腳趾及四肢被細線或成人頭發纏繞住,都可能造成傷害與悲劇,父母替嬰兒穿衣、手套、襪子要特別注意。被切去一截手指頭的女嬰父母心痛又自責,但也有台灣網民指父母沒理由三天不為嬰兒洗澡,「沒洗也要擦澡吧,也要換個衣服吧」。

記者於本港市面嬰兒用品專賣店發現,有不少嬰兒手套於台灣制造,標示屬棉質,分綁帶及橡筋兩種,每對20多元,拆開手套檢查沒發現手套有松脫的線頭。部份嬰兒手套則於內地制造。

本港兒科專科醫生謝鴻興表示,事件中手套設計有問題,不應有松脫的線;父母也疏忽照顧,「冇理由三日都唔除(手套)」,相信嬰兒手指郁動時,繞著手套的線,越纏越緊而令血管及細胞壞死。

謝鴻興相信嬰兒會感痛楚及哭起來,家長沒理由不察覺。嬰兒手指細小,若被線纏繞過緊,可於15至30分鐘導致手指神經壞死,有可能出現細菌感染及需要截指。

謝鴻興表示,家長為嬰兒穿著衣物包括手套、襪子前,應檢查衣物是否有松出的線及鈕扣;若衣物令嬰兒感不舒服,嬰兒或會感痛楚及哭起來,家長應特別留意及檢查嬰兒身體。

三個月大毋須戴手套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嬰兒一般毋須靠戴手套來保持雙手溫暖,只需穿足夠衣服及保持空溫,便可為嬰兒保暖。對於部份家長為免嬰兒抓傷自己,而為嬰兒戴手套,他認為「都唔系太需要,真系抓損都系好表面」。嬰兒出生後首周或首月戴手套「都OK」,但一至兩個月大的嬰兒開始間中張合手掌,三至四個月大時手掌會經常郁動,戴手套反而會阻礙正常手部活動。

譚一翔指,若衣物有松脫的線,有機會令嬰兒受損傷,但情況很少見。家長應密切留意嬰兒狀況,如有否身體不適或大哭。











資料來源: 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50415/19113512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5日

踏入高峰期 防爆手足口病



小二的強仔不停咳嗽,飛沫及鼻涕直噴向皮球,他隨即就將球拋給其他一起玩耍的同學,病毒藉皮球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班上至少有三分一孩子染上手足口病。衞生防護中心宣布,本港已踏入手足口病高峰期,要預防孩童上學時被傳染,便要做足防患措施。

兒童感染高危族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4月底至5月初,已有至少十家院舍爆發手足口病,當中包括多家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受影響兒童已逾四十人。兒科醫生鄧秀碩指,兒童因抵抗力較成年人弱,加上欠缺自理能力,又愛吮手指,故特別容易成為病毒的攻擊對象。

傳染性高易大爆發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病毒包括腸病毒71型(簡稱EV71型)及柯薩奇病毒A16型引發,具高度傳染性,而且較感冒菌更為耐熱,可於攝氏五十度以下存活,加上繁殖速度快,最容易於人多密集的地方造成大爆發,例如學校、院舍、波波池及公園等。當孩子染病,並於校園內隨處打噴嚏及咳嗽,病毒一旦污染了扶手、玩具及圖書等,其他孩子觸碰後,便有機會被傳染,繼而造成大爆發。

鄧醫生表示,EV71型是比較嚴重的腸病毒之一,它乃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常於炎熱的東南亞地區出現,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如腦炎及心肌炎等。雖然其致命率只有百分之一,惟亦有一定的殺傷力,於十年前便曾於台灣大爆發,不少患者被病毒襲擊中樞神經系統而病歿。

靠自身免疫力抗病

鄧醫生續指,手足口病部分病徵與感冒相似,包括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然而病發一至兩天後,舌頭、牙齦及兩腮均會出現紅疹,繼而潰瘍,手腳亦會出現扁平或凸起的紅點。現時尚未有疫苗或相關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靠自身抵抗力抗病,於一至兩周內可自行痊瘉,其後更可獲相關病毒抗體,因此成年人較少患此症。

不過鄧醫生提醒大家,小時候曾患手足口病的成年人,亦可因感染其他類型的腸病毒而再度病發,但病徵較幼童輕微,容易被忽略,故如父母患病而又疏忽治理,便很易傳染家中孩子。因此建議成人病發時,應自我隔離且勿上班,直至身上的水疱變乾及結痂為止。

  ■腸病毒可依附在玩具及衣物上,故應定期潔淨。

  ■五歲以下幼童乃感染手足口病的高危族群。

  ■即使病情不嚴重,孩子仍應休假、避免出席集體活動及別往泳池嬉水,以免傳染他人。

  日常嚴防有法

  1. 經常勤洗手,特別於飯前、如廁、清理嘔吐物、更換嬰兒尿片後,應徹底潔手。

  2. 咳嗽、打噴嚏時掩蓋口鼻,避免飛沫四濺,以及要妥善處理帶有分泌物的垃圾。

  3. 勿共用毛巾及食具等個人物品。

  4. 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 常以1︰99濃度的漂白水清潔環境及用品。

  6. 有可能染有口鼻分泌物的物品應以1︰49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清洗。

  7.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

可經由糞便傳染


兒科醫生蘇傑榮表示,雖然肚瀉及嘔吐並非手足口病的常見症狀,惟此症始終由腸病毒引起,病毒會殘留於糞便內數星期,故即使孩子已沒相關症狀,家長亦別掉以輕心,應小心處理孩子的糞便,以防病毒有機可乘。他建議病童至少應休假兩周,確保體內病毒已徹底清除才上學。

中醫重滋陰清熱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指,於中醫學上,手足口病屬外邪病毒入侵,但也不排除患者本身陰虛生內熱所致。他解釋,陰主寒,陽主熱,人體要陰陽平衡才屬健康,陰虛即體內缺乏陰氣,未能制衡陽氣,令體內陰陽失衡。他建議患者適量食用海產如花膠及海螺等補充陽氣,日常亦可多喝沙參瘦肉豬𦟌湯補充身體正氣,以防病邪入侵。




資料來源: https://hk.news.yaho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月4日

嬰幼兒睡午覺是否必須?



眾所周知,嬰幼兒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以一個三歲的幼兒為例,一日須睡覺約十二小時。由於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關係密切,有傳言指孩子若睡得不夠,對其成 長會有所影響。事實上,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成長情況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營養;到了三歲以後,成長激素引起的影響才會明顯起來。不過,其實確保幼兒睡眠充 足仍然十分重要。因為生活習慣及家居環境因素影響,很多孩子都無法在夜間連續睡上十二小時,午睡則是補充睡眠時間的好方法。
       

除 了給予幼兒腦部休息的機會,午睡對他們的益處可不少,例如穩定情緒及幫助學習等。事實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有研究指出午睡能提升孩子的集中力,所以 若幼兒放學後須完成家課,父母不妨先讓他們小睡一會兒。午睡的次數和時間長短因年齡而異,兩歲左右的幼兒一天需要兩次午睡,三歲後的幼兒則只需一段午睡時 間,而每次午睡時間大概為一至兩小時,最小亦應有二十分鐘。不少家長都曾遇到幼兒表現出疲態,卻不願去睡午覺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於周圍環境太多騷擾和誘 惑,比如電視和玩具等。其實幼兒一般很快入睡,只要把電視關掉,將玩具收好,並將室內環境調暗,他們便能好好安眠。

鄧秀碩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