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15日

2歲前去playgroup - 同病菌玩遊戲 (一)

近年惡菌肆虐,傷風感冒可大可小,孩子一旦發燒、咳嗽、流鼻水,家長肯定憂心忡忡。高燒低燒,白痰黃痰,究竟能否分辨是輕微的病毒感染,還是惡菌作怪?
今期有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為家長孩子「開診」。


2歲前去playgroup
同病菌玩遊戲


拆解謬誤
謬誤: 小朋友愈早參加playgroup愈好。

答: 錯,幼童兩歲前並不需要參加playgroup。第一,他不懂得與其他小朋友溝通,只會當對方是物件、玩具,無法互相學習、玩樂,這個階段的小朋友,跟大 人相處反而能夠學到更多東西;第二,兩歲以下小朋友,免疫系統未完善,上playgroup和其他小朋友接觸,碰到分泌物如玩具上的口水,增加感染風險, 容易生病。

江: 小朋友發燒是家常便飯,能否從發燒模式,判斷是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

譚:單扉發燒模式如溫度、持續多久,是無法分辨的,有時高燒至40°C,可能只是簡單的病毒感染;有時38°C,也可能是嚴重的細菌感染,醫生必須觀察病徵,全盤考慮,包括發燒模式,病人精神狀況,喉嚨是否紅腫,肺有無不正常聲音等等,才能決定。


細菌「惡」過病毒

江:病毒感染和細菌感染,有什麼不同?

譚:腸胃或呼吸道感染,如扁桃腺發炎、氣管炎、中兒炎和肺炎等,均可能是病毒或細菌引起:
病毒:結構較簡單,必須依賴細胞才能生存繁殖,細胞受破壞死亡,病毒亦隨之消亡。病毒感染一般提供支援性治療,如:退燒、止痛、收鼻水藥物減低不適,大部分病毒感染均會逐漸自然停止,病人可自然康復。

細胞:單細胞微生物,無須依賴人體細菌亦能生存,細胞繁殖和分泌毒素破壞身體。與病毒相比,細菌程度更深時見更長;有抗生素可以殺菌,縮短康復時間。


病情緊急使用抗生素

江:病人出現感染,醫生如何判斷由病毒或細菌引起?

譚:需要結合臨床經驗和病人徵狀判斷,以扁桃腺發炎為例,若扁桃腺腫脹發大,喉嚨很痛,病人感覺辛苦,由細菌如A型鏈球菌、肺炎鏈球菌或金黃葡萄球菌引起的可能性高;若扁桃腺雖紅,但沒有那麼腫大,表面分泌物不多,病毒感染機率高。
(續)















資料來源: 明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