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2日

病毒無處不在 嬰幼兒防病無計可施?(上)

疾病的出現有很多原因,其中一個可能性為受到致病原的感染。細菌(bacteria)和病毒(Virus)是常見的致敏源,還有真菌(fungi)和寄生蟲(parasite)等兩類感染。生病看醫生,然後乖乖服藥屬正常不過的事情。治病必須對症下藥,可是部分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卻是無藥可醫。面對此情況,作為父母又可以怎樣保護孩子?

病毒無處不在。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機會接觸到病毒,特別是人流較多的地方,包括商場、幼兒集中地如幼兒園或幼兒中心等,都是傳染病散播的高危地帶。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何慕清醫生指出,病毒的傳染性頗高,如近期流行的H3N2也就是其中例子。


主要經飛沫傳播
病毒種類繁多,各具特色,但傳播途徑卻是共通的,多數是經飛沫傳播,即接觸帶病毒者的口水、鼻涕或眼液等分泌物。以H3N2甲型流感病毒為例,它正是一種傳染性高,主要經飛沫傳播的病毒,一旦受到感染可引發流感。

不過,感染病毒後多不會即時發病,普遍會潛伏一段時間才顯露病徵,即所謂潛伏期。視乎病毒類型,潛伏期約310天不等。發燒、流鼻水、鼻塞、咳嗽、疲倦、嘔吐和腹瀉等,屬受到病毒感染後的常見臨床表現,至於特定的典型病徵,則按病毒類型而定,如風疹病毒引發的德國麻疹,會令患者全身長出紅疹;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流行性腮腺炎,典型病徵為唾腺腫痛。


過濾性病毒是什麼?
可理解為病毒的另一個稱號,其體積細小得連濾紙也能穿過,故有此名。
 

常見致病原
特性
例子
病毒
-          以單一粒子形式存在
-          是一些非常細小的生物,在一般顯微鏡下無法看見
-          傳染性極高
流感病毒、腸病毒
細菌
-          以單細胞形式存在
-          體積比病毒大
金黃葡萄球菌、霍亂弧菌、大腸桿菌
寄生蟲
-          以寄生方式寄生於寄主體內,需要依靠寄主提供住所和營養來生存
-          體積比細菌大
條蟲、原蟲、蛔蟲
真菌
-          生長和寄生蟲相似,也需要一個寄主。常見寄主包括動物、植物或泥土石塊
-          喜愛溫暖和潮濕的環境
-          繁殖速度快,
念珠菌



明德醫療中心 兒科專科何慕清醫生
......續 





 資料來源:  健康動力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