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踏入高峰期 防爆手足口病



小二的強仔不停咳嗽,飛沫及鼻涕直噴向皮球,他隨即就將球拋給其他一起玩耍的同學,病毒藉皮球一傳十,十傳百,最後班上至少有三分一孩子染上手足口病。衞生防護中心宣布,本港已踏入手足口病高峰期,要預防孩童上學時被傳染,便要做足防患措施。

兒童感染高危族

根據衞生署資料顯示,本港4月底至5月初,已有至少十家院舍爆發手足口病,當中包括多家幼兒中心及幼稚園,受影響兒童已逾四十人。兒科醫生鄧秀碩指,兒童因抵抗力較成年人弱,加上欠缺自理能力,又愛吮手指,故特別容易成為病毒的攻擊對象。

傳染性高易大爆發


手足口病主要由腸病毒包括腸病毒71型(簡稱EV71型)及柯薩奇病毒A16型引發,具高度傳染性,而且較感冒菌更為耐熱,可於攝氏五十度以下存活,加上繁殖速度快,最容易於人多密集的地方造成大爆發,例如學校、院舍、波波池及公園等。當孩子染病,並於校園內隨處打噴嚏及咳嗽,病毒一旦污染了扶手、玩具及圖書等,其他孩子觸碰後,便有機會被傳染,繼而造成大爆發。

鄧醫生表示,EV71型是比較嚴重的腸病毒之一,它乃單鏈的核糖核酸病毒,常於炎熱的東南亞地區出現,可導致嚴重的疾病如腦炎及心肌炎等。雖然其致命率只有百分之一,惟亦有一定的殺傷力,於十年前便曾於台灣大爆發,不少患者被病毒襲擊中樞神經系統而病歿。

靠自身免疫力抗病

鄧醫生續指,手足口病部分病徵與感冒相似,包括發燒,食欲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等,然而病發一至兩天後,舌頭、牙齦及兩腮均會出現紅疹,繼而潰瘍,手腳亦會出現扁平或凸起的紅點。現時尚未有疫苗或相關藥物治療手足口病,患者一般靠自身抵抗力抗病,於一至兩周內可自行痊瘉,其後更可獲相關病毒抗體,因此成年人較少患此症。

不過鄧醫生提醒大家,小時候曾患手足口病的成年人,亦可因感染其他類型的腸病毒而再度病發,但病徵較幼童輕微,容易被忽略,故如父母患病而又疏忽治理,便很易傳染家中孩子。因此建議成人病發時,應自我隔離且勿上班,直至身上的水疱變乾及結痂為止。

  ■腸病毒可依附在玩具及衣物上,故應定期潔淨。

  ■五歲以下幼童乃感染手足口病的高危族群。

  ■即使病情不嚴重,孩子仍應休假、避免出席集體活動及別往泳池嬉水,以免傳染他人。

  日常嚴防有法

  1. 經常勤洗手,特別於飯前、如廁、清理嘔吐物、更換嬰兒尿片後,應徹底潔手。

  2. 咳嗽、打噴嚏時掩蓋口鼻,避免飛沫四濺,以及要妥善處理帶有分泌物的垃圾。

  3. 勿共用毛巾及食具等個人物品。

  4. 經常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5. 常以1︰99濃度的漂白水清潔環境及用品。

  6. 有可能染有口鼻分泌物的物品應以1︰49濃度的家用漂白水清洗。

  7. 避免與患者有親密接觸。

可經由糞便傳染


兒科醫生蘇傑榮表示,雖然肚瀉及嘔吐並非手足口病的常見症狀,惟此症始終由腸病毒引起,病毒會殘留於糞便內數星期,故即使孩子已沒相關症狀,家長亦別掉以輕心,應小心處理孩子的糞便,以防病毒有機可乘。他建議病童至少應休假兩周,確保體內病毒已徹底清除才上學。

中醫重滋陰清熱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指,於中醫學上,手足口病屬外邪病毒入侵,但也不排除患者本身陰虛生內熱所致。他解釋,陰主寒,陽主熱,人體要陰陽平衡才屬健康,陰虛即體內缺乏陰氣,未能制衡陽氣,令體內陰陽失衡。他建議患者適量食用海產如花膠及海螺等補充陽氣,日常亦可多喝沙參瘦肉豬𦟌湯補充身體正氣,以防病邪入侵。




資料來源: https://hk.news.yaho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19日

疫苗真的安全嗎?(下)



03 要額外注射?

初生嬰兒要接種疫苗,可選擇到母嬰健康院或私人執業診所注射。何慕清指出,由於母嬰健康院只提供四合一疫苗,嬰兒出生一個月便開始接種,而私家診所則會提供六合一疫苗,小朋友可少打兩針,故大多由兩個月大開始疫苗接種。除了以上分別外,私家診所的疫苗接種計劃大多會較母嬰健康院為多,因為部分兒科醫生會鼓勵孩子接種衛生署「香港兒童免疫接種計劃」以外的其他疫苗,例如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甲型肝炎疫苗、輪狀病毒口服疫苗等。

何慕清解釋:「政府要把疫苗納入計劃,有較多的社會和財政考慮,而私家診所則只從孩子的健康作最大出發點。以腦膜炎雙球菌疫苗為例,雖然香港發病個案較少,但一旦感染,死亡率卻達30-40%,因此會建議孩子接種。」

04 副作用常見嗎?

說起疫苗接種,不少家長都會擔心副作用。何醫生表示現今的疫苗在不斷改進下,已較少出現抽筋等強烈副作用。一般而言,孩子在接種疫苗後會有10-20%機率出現發燒、哭鬧、針口紅腫、食慾不振和睡眠質素較差等不適,不過症狀輕微且2-3天後便會痊癒。她提醒家長在孩子接種疫苗後應多留意其健康狀況,若高燒不退或出疹,便有可能為藥物敏感,宜馬上求醫。

05 反疫苗運動
在外國社會,「反疫苗運動」已有近十年的歷史,運動的支持者認為,接種不同的疫苗會增加孩子患上自閉症、敏感、癌症等疾病的風險。而在運動復興下,美國和英國的兒童接種疫苗的普及率下降,同時兒童麻疹發病率卻有上升趨勢,這令當地政府也不得不正視「反疫苗運動」的影響。

在香港,「反疫苗運動」支持者也在增長中,他們擔心藥廠隱暪了疫苗潛在風險,也擔心疫苗對孩子健康的長遠影響。何醫生認為:「反對疫苗接種者的主要論據,是把疫苗接種數字和部分病症的患病數字加以比較,從而作出推論。但由始至終,這十年來仍未有確切論據可證明疫苗接種和任何疾病有直接關係。而在世界衛生組織、兒科學會的嚴密監督下,也未曾發現相關情況,畢竟若沒有接種疫苗,那感染嚴重疾病的機率便會上升,其風險是可預見的。不過我也明白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理念,是否接種疫苗,選擇權最終仍在父母手裏。」

何慕清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Ming Pao Weekl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12日

疫苗真的安全嗎?(上)

內地之前爆出「龐氏疫苗案」,令本地家長擔心香港疫苗會否供應不足,同時更關注疫苗品質。香港所用疫苗大多由外國進口,但這是否安全無憂?家長除了關注接種疫苗的副作用外,外國「反疫苗運動」近年在香港冒起,面對疫苗安全的種種爭議,家長如何作出抉擇?

01 運輸、儲存同樣重要


免疫接種應由初生嬰兒開始,直至小學六年級,會接受不同種類的疫苗及加強劑,以預防肺結核、小兒麻痺症、乙型肝炎、白喉、百日咳、破傷風、乙型流感、嗜血桿菌等傳染病。香港所用疫苗大多從外國生產商進口,質量有保證,但原來疫苗的儲存和運輸亦是品質監控的重要一環。在山東「龐氏疫苗案」中,其疫苗安全之所以引起關注,便是因運送和保存過程未依足法規進行,脫離恆溫冷鏈,令疫苗藥效成疑。

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香港的疫苗採購和儲存都有很嚴謹的指引。在運輸過程中,要嚴格監管其溫度維持在攝氏2-8度,診所接收時更需檢查運輸公司的溫度紀錄。而具規模的私家診所,更會購買藥物專用冰箱存放疫苗,這類冰箱除了有嚴格的恆溫監控,更會有後備電源,即使停電,仍可確保製冷運作,令疫苗品質不會受到影響。而且冰箱還會有警報系統,提醒冰箱門沒有妥善關上。

02 疫苗供應穩定

自「龐氏疫苗案」發生後,不少內地人表示會帶同子女來港接種疫苗,香港政府就此頒布「限苗令」,每月最多只為非香港兒童提供120人次的疫苗注射。不過私家診所不在此限,這有否影響私人市場的疫苗供應?

何慕清表示,3月起來電查詢疫苗接種的人數明顯上升,而預約接種個案也有增加,不過香港家長大都參與了診所的疫苗接種計劃,會獲得優先處理,故毋須擔心「街客」增加而影響供應。她指香港大部分兒童疫苗供應充足,除了幾個月前曾因廠商出貨不足而令六合一疫苗缺貨外,未見出現疫苗不足的情況。

......續

何慕清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Ming Pao Weekl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2月5日

人奶BB少濕疹 多得母食益生菌

近年餵哺母乳成為大趨勢,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吃母乳的BB抵抗力較好。有兒科醫生指出,除了母乳本身有抗體可幫助BB抵抗疾病,若餵母乳的媽咪多進食奧米茄-3脂肪酸和益生菌,BB的抵抗力更可進一步增強。

「吃人奶的BB,絕大部分很少患腸胃病。」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說,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乳鐵蛋白,有助預防影響腸胃的病毒。「另外,人奶中還有白血球,以及抗體丙球蛋白,它可直接殺死病菌,增強BB的抵抗力。」

除此之外,媽咪在餵母乳期間,若多吃奧米茄-3脂肪酸和益生菌,對BB的抵抗力也有幫助,特別是可減少敏感症。

「最明顯是濕疹,濕疹大多是在出生後三個月至一歲發展而成,若這期間吃人奶,體質敏感的程度可明顯減低。對防止BB將來患哮喘的功效雖然不明顯,但減低了早期體質的敏感度,也有助延遲哮喘的發生。」譚醫生說。


BB多曬太陽加強免疫功能

譚醫生又提醒家長要多讓BB曬太陽,「與其讓他參加playgroup,不如帶他到公園,適量地曬太陽可加強免疫功能。」不過,他強調,注射疫苗始終是BB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人奶有效,但不是針對性,而是普遍性。疫苗則是針對特定疾病,製造出抗體及抵抗細胞,讓BB真正遇到該病的致病原時有抵抗力。」

他說,在BB出生第一年,白喉、破傷風、百日咳、小兒麻痹症、乙型肝炎等都值得接種。
「另外,非常重要的還有肺炎鏈球菌疫苗,肺炎鏈球菌是最常引致BB呼吸道感染和腦膜炎感染的一種細菌。腦膜炎雙球菌疫苗也值得打,個案雖然不多,但萬一患上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後果可以很嚴重!最重要、最危險的病,即使注射了疫苗,還要依靠小朋友自己的身體做大部分工作,才能夠防患於未然,所以吃人奶、戶外活動等都不可疏忽。」


餵奶不難 首要放鬆


不少母親想餵母乳,卻感到不易掌握,餵得不好。資深註冊護士梁潔珍姑娘,認為最重要有兩點:「其實餵奶的技巧不難,抱BB的方法也很簡單,媽咪首先不要緊張,因為愈緊張愈難出奶。有些媽咪來到這裏,我見她把BB抱得很緊,都會叫她先把BB放下,然後我替她按摩肩膊、頸部,讓她放鬆下來,才開始教餵哺技巧。另一個原則是餵奶時注意BB的頸骨要直、身體不可兩側扭曲,因為這樣BB吞嚥會較困難。」

至於有些母親餵奶導致乳頭損傷,梁姑娘指多是由於抱BB的位置不正確,「通常我一看損傷在乳頭的哪部分,已可判斷出抱BB的姿勢錯在哪裏。」

兒科專科醫生 譚一翔













資料來源:http://www.metrohk.com.hk/index.php?cmd=detail&id=304164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9日

手足口病身體接觸傳播

 




踏入炎夏,天氣變得悶熱,又是病菌孳生的好時機。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自4月起手足口病的個案不斷增加,不少幼稚園爆發多人感染而停課。因病毒具傳染性,不少家長均非常擔心子女因上學而感染;而醫生指出只要保持良好個人衞生,避免長時間逗留公眾地方,有助減低患病機會。




春夏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由腸病毒柯薩奇病毒引起,而另一種病原體腸病毒71型因會引致腦膜炎、腦炎等嚴重後果而備受關注,然而感染此病毒的機會相對較低。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是39月,因為腸病毒於熱天繁殖能力較快,且生存能力很高,一般需要50℃高溫才能夠被殺死,故此容易於夏天滋長。


病毒生存力強

一 般傳染性疾病會透過患者的唾液或分泌物傳染,然而手足口病能夠通過與患者身體接觸而傳染。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指出:「腸病毒生存能力頑強,並且能夠長時間 殘留於身體或物件上,故此只要接觸過患者或受污染的物件即很容易感染。
 
再者,兒童本身抵抗力弱,且自理能力較低,如忘記如廁後洗手和打噴嚏沒掩鼻口,此等 均會有助病毒傳播和細菌孳生。」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的潛伏期是37日,還會透過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和糞便傳染,而且亦有機會依附於成人上,繼而傳染給小朋友,故此家長與小朋友都必須注意個人衞生,勤於消毒經常使用的物品免受感染。

 
病後並無免疫
 
手足口病病發初期可能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如發燒、喉嚨痛等,繼而手腳出現紅疹和口腔有疱疹,大部分患者會在1星 期內自行痊愈,一般醫生亦會採用徵狀療法,針對病徵開藥物以紓緩患者不適。
 
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鄧醫生強調已痊愈的患者並無免疫能力,現時為止也沒有疫苗 可預防此病,因此病毒高峰期間,家長應盡量減少帶小朋友去人多的公眾地方如公園、遊樂場等,亦要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及消毒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染污的物 件。家長要細心觀察子女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神志不清等情況應及早就醫,如果兒童手腳出現紅疹應避免上學,以免把病毒傳染開去。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21日

增高針有效嗎?

新學年剛開始,正值青春期的學生們,回到學校時總會發現有些同學過了一個暑假好像飆高了很多,往往會很好奇,到底有甚麼迅速長高的妙法?


其實,青春期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女孩約於十至十一歲(即小學五至六年級),而男孩則約於十二至十三歲(即中一至中二)踏入青春期。孩子於青春期時平均每年可增高七至十釐米,而整個青春期階段可增高達二十五至三十釐米。


值得一提,如果女孩在八歲前或男孩在九歲前已開始飆高或出現第二性徵,便是早熟。早熟的孩子一般會比同學特別高,但這只是短暫現像,因為他們的骨骼生長板會較快閉合,而最終成年身高可能會較矮。根據一個本地醫學研究顯示,成年男人的平均身高由一九九三年的一百六十九點五釐米升至二○○五年的一百七十點六釐米,可見人均高度有上升趨勢,相信這可能是受惠於社會愈來愈富裕,飲食更全面等方面。


要知道孩子的發育進度是否屬於正常,家長應多加留意,如發現孩子每年長高不達五至六釐米、出現早熟情況等,便應帶同孩子尋求醫生意見,由醫生專業診斷及檢查,並對症下藥。


至於是否需要注射增高針,即生長賀爾蒙,則按情況而定。據醫學研究報告顯示,生長賀爾蒙治療可用於患生長賀爾蒙缺乏症、出生小於胎齡、不明原因矮小及特納綜合症的孩子上;而把生長賀爾蒙注射到孩子體內,能刺激尚未閉合的骨骼生長板生長,從而改善其高度。生長賀爾蒙已被使用超過二十年,一般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兒科專科醫生 馮偉正










資料來源: http://hd.stheadline.com/news/columns/11/20160930/498366/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14日

為何幼兒有口氣?

幼 兒有口氣十分常見,基本原因是口腔問題,幼兒若疏於清潔牙齒或刷牙方法不正確,繼而患上牙齒疾病如牙周病和蛀牙等,自然會有口氣。不過,即使沒患上以上疾 病,單單是食物殘渣殘留口腔,分解時也會釋出具臭味的物質。其次便是腸胃問題,例如胃酸倒流會令胃酸伴隨消化中的食物湧到口腔,發出異味。


不 說不知,鼻塞也是形成口氣問題的成因之一。若幼兒用鼻呼吸不暢順,自然會轉而用口呼吸,令口腔乾燥,唾液減少。原來唾液在口腔中有潤滑粘膜和清除微生物的 功能,唾液不足會使口腔細菌增加。此外,由於唾液中含有氧分,使無法在缺氧環境中生存的微生物不能生長,若口腔乾燥,這些微生物便會滋生,引起口氣問題。


想預防孩子有口氣,最基本方法是勤於幫助他們清潔口腔,鼓勵他們多喝水,令口腔保持濕潤和清潔。由於口氣也可能由腸胃問題引致,甚至由鼻塞引起,所以口氣之有無其實是一種健康指標」」。如發現孩子有口氣,便應帶他們求醫,找出真正原因,對症下藥。


醫匯818兒科專科馮偉正醫生






資料來自: Smart Parents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1月7日

流行性腦膜炎結合疫苗 (A、C 、W 135 型、Y)



什麼是流行性腦膜炎結合疫苗?

流行性腦膜炎是由奈瑟氏腦膜炎球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所引起,它是一種革蘭氏陰性雙球菌。目前已知有十三種血清型,其中A、B、C與W135四型是較容易引起大流行的。腦膜炎雙球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可引致血毒症或腦膜炎,死亡率可高至15%,而存活的患者則有15%~20%的機會可能留下腦神經功能障礙等的後遺症,如:失聰、智能發展障礙等。

其他導致腦脊膜炎的病菌,如肺炎鏈球菌(Pneumococcus)和流感嗜血桿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 type B),已經在現有疫苗注射計劃中覆蓋,現在可以為小寶寶再加一層保護。

最新的四價結合疫苗除了可以預防A、C、W135和Y型腦膜炎雙球菌外,更比舊有的多醣疫苗可更有效為嬰幼兒提供保護。可為9個月或以上的小朋友接種。相隔三個月接種兩劑,就可足夠產生抗體。兩歲以上兒童接種一劑便可。所以我們提議所有適齡兒童接種此疫苗。
誰應接種 ?

  •     小兒(九個月至五歲);
  •     16-21歲住宿舍的青少年;
  •     長者(五十歲以上);
  •     免疫力失調, 或長期病患者;
  •     外地旅遊或生活之人士, 如前往非洲、沙地阿拉伯、北美洲或歐洲等地區者。

有何副作用?


副作用屬少見而輕微,主要為局部紅腫,維持一至兩天。百分之五的小童於接種後可能會有短暫發燒,至於嚴重敏感反應是極其罕見的。






參考資料: http://children818.com/chi/meningococcal.php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31日

口臭預防及藥療配方






很多人都有過口臭,但多數人可能完全不察覺有此問題,直至別人尷尬告知才恍然大悟。雖然,單純的口臭並不是甚麼嚴重的疾病,但個人的形象及自信心很受影響,例如你剛認識的朋友有口臭,你對他(她)的印象肯定大打折扣,跟他(她)說話時也會離得遠一點。

口臭如何發生

中醫學認為口臭的發生與生活習慣、飲食有關。如工作太忙,經常壓力大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肝膽火熱症;或過食辛辣煎炸的食物、孼、酒等引起的脾胃濕熱症;或由於睡眠不足及失眠引起的陰虛火旺症。其次,一些抗抑鬱病的藥、止痛藥及某些疾病,如鼻炎、鼻竇炎、鼻敏感、咽喉炎、鼻咽癌、口瘡(飛慂)、胃腸病、肝膽病、糖尿病、癌症、肺結核、梅毒的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口臭。


 如何防治口臭

一. 多喝水,早晚刷牙,定期檢查牙齒。

二. 戒孼、酒,少食辣椒、𤦏菜、洋𧩓、蒜頭、燒肉、油炸品、臭豆腐等。

三. 充足睡眠及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四. 有原發病症者即以治療原發病症為主。

五. 中藥湯水:(1)過食辛辣煎炸的食物、孼、酒等引起:黃芩三錢、白茅根五錢、甘草二錢、蜜棗六粒,煎水當茶飲。(2)壓力大情志不舒引起:夏枯草五錢、桔梗三錢、甘草二錢、蜜棗六粒,煎水當茶飲。(3)睡眠不足及失眠引起:麥冬五錢、沙參五錢、玉竹五錢、生地五錢、石斛二錢、甘草二錢、蜜棗六粒,煎水當茶飲。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馮榮昌講師供稿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24日

內服外洗治愈濕疹







愛美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女孩子,更是注重自己的容顏。李太有一掌上明珠瑩瑩,從兩歲開始患上濕疹已經七年了,瑩瑩每天全身皮膚瘙癢,就連臉上也常有斑點突起,奇癢難忍。經友人介紹前來就診,症見:精神委靡不振,皮損色白,表面有皮屑脫落,肌寒怕冷,口淡不喜飲水,胃口不佳,大便稀溏,伴有鼻敏感,經常有感冒。

診為肺脾氣虛證,藥用北祱、雞血祱、白朮等內服,結合地虛子、苦參、白蘚皮等外洗,並囑其保持情緒輕鬆及注意飲食。用藥四周皮疹基本消失,母女非常高興。

淋浴水溫不宜太熱

然而,瑩瑩的表妹玲玲卻沒那麼好彩,玲玲的症狀很像表姐,我也給她類似瑩瑩的治法處方。治療數周,玲玲的皮膚雖然有好轉,但很反覆,遂建議她到醫院做皮膚及食物測試,結果發現是牛奶敏感,即戒掉牛奶,病愈。

濕疹是一個發生於皮膚的免疫性疾病,中醫學認為它的發生與肺密切相關,即「肺主皮毛」。根據發病時間的長短及皮損的色紅或色白,可分為實證、虛證、熱證及寒證。發病時間短者為實,發病時間長者為虛,皮損色紅者為熱、色白者為寒,治法各異。

中醫注重內外兼治,在服藥的同時加外洗或浸浴,並注意避免刺激皮膚,如淋浴的水溫不宜太熱,不要搔抓患處,不養小動物,家居不宜用地氈及絨梳化等。在急性期可用荊芥、苦參、銀花各一𠕇煎水外洗,慢性期可用大楓子、苦參、白蘚皮各一𠕇煎水外洗或浸浴。

嬰兒以母乳餵養可以防止對牛奶的敏感,因為嬰兒的一半基因來自母親,所以不會對母乳敏感,日後就算餵以牛奶也不會引起奶類敏感,有一個專搞免疫學的藥物學專家稱這種現象為進食免疫耐受性(Oral Tolerance)。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藥學學部講師馮榮昌供稿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7日

流行性感冒疫苗



您和家人都應該每年接種季節性流行性感冒疫苗


流行性感冒疫苗


誰應接種 ?

  •         小兒(六個月至六歲);
  •         長者(五十歲以上);
  •         高危一族(長期病患者);
  •         工作接觸(托兒所及常與小兒接觸之工作者、大型機構工作人員、醫生、老師等);
  •         孕婦
  •         任何想減少感染流感的人士,或與以上類別人士有密切接觸者


要有最高保護,整個家庭都應該接種流感疫苗。

何時接種 ?

現在,應在本年底之前完成。

接種次數 ?
1. 成人及九歲或以上兒童     - 每年接種一劑
2. 九歲以下     - 首次接種,兩劑,相隔一個月;
其後每年接種一劑


接種方式 ?

肌肉注射 (Fluarix-tetra, FluQuadri or FluQuadri-PEADI )

大部分流感疫苗為非活性疫苗,以肌肉注射方式接種; 六個月以上嬰兒便可接種。這些疫苗都不含汞(水銀)作防腐劑。


副作用 ?

  •         注射的部位輕微痛楚及腫脹;
  •         輕微流感徵狀(發燒,流鼻水或感到疲倦);
  •         至於嚴重敏感反應是極其罕見的。







參考資料: children818.com/chi/influenza-vaccine.php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12日

兒童腹瀉 - 急性盲腸炎危機




盲腸炎的成因是盲腸的開口處扭曲、腫脹、受糞便或寄生蟲等阻塞,加上受細菌感染,引致發炎。此症並沒有傳染性或遺傳性。盲腸炎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的人士身上,患者可能會發燒。痛的位置一般在腹腔右下方,當醫生按肚檢查時,病人會痛得大哭。





雖然這是很古老的疾病,但是在診斷方面卻一直沒有很大的突破。目前診斷主要依據患者臨床表現和身體檢查。還可以利用高解像度超聲波協助,令準確度增加,至於白血球數目、小便檢驗可以用作參考。若延誤診治,盲腸可能會化膿破裂,造成腹膜炎。



患者從疼痛開始可能要一段時間,才會表現出完整的臨牀症狀。如果開始懷疑盲腸炎但不能確定,醫生通常會要求患者留在醫院觀察,家屬應該要配合。



在年紀較小的孩子,特別是小於
5歲診斷卻相當的困難,主要這年紀的幼童不會表達疼痛,也不會描述疼痛轉移的特性,而且有部分這年紀小孩會腹瀉,容易被誤診為急性腸胃炎,這些因素容易造成診斷延誤。最後可能在手術時,盲腸已破裂產生腹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若較小的幼童腹瀉,同時腹脹特別厲害,除急性腸胃炎外,應要仔細評估有否盲腸炎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10月3日

腦膜炎 發病快

嬰幼兒成高危

腦膜炎發病快
每一個子女也是父母親的心肝寶貝,當然希望他們肥肥白白地成長,但你有想過他們有機會患上可致命的腦膜炎嗎?一直以來,零至四歲以及青少年群組均屬腦膜炎的高危一族,雖然個案不多,然而一旦感染可在二十四小時內病發,嚴重者更會斃命,所以為人父母者仍須時刻提高警覺。


腦膜炎的種類
腦膜炎主要分為細菌性及病毒性兩種,細菌性腦膜炎的致病原包括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及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等。病毒性腦膜炎的病原由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及單純性疱疹病毒等引致。細菌性和病毒性腦膜炎均可透過直接接觸病患者的鼻喉分泌物而傳播,病毒性腦膜炎亦可透過口糞途徑傳播。


如何提防感染腦膜炎
由於幼兒的抵抗力仍未健全發展,所以他們受感染的機會較一般人高,故此特別是波波池、playground場所、電梯按鈕、公共地方扶手等地方都是年幼小朋友感染腦膜炎的高危地方,幼兒一旦接觸了有關的細菌或病毒然後再捽鼻子及嘴巴,便有機會受到感染。所以,如果你發現家中的子女最愛四處觸摸,然後吮手指的話,更應該小心提防。


徵狀似感冒 勿掉以輕心
一 般來說,腦膜炎病發初期就像一般傷風感冒一樣,患者只會有發燒、流鼻水的病徵,所以容易使人掉以輕心。但是患者的病況會突然急轉直下,隨即出現食慾不振、 噁心、嘔吐、煩躁、頭痛、畏光、精神紛亂及嗜睡等。嚴重者更會引起身體不同器官出現併發症,有機會造成智力發展遲緩、失聰及腦癇,甚至死亡。
當 然,腦膜炎不一定是「無得醫」的病症,如屬細菌性感染,醫生可使用抗生素;病毒性如單純性疱疹病毒,可處方抗疱疹病毒藥物。如無藥物對治,則可施行輔助性 治療。不過,無可否認的是,康復情況因人而異,亦沒有任何一種治療的成功率屬百分之百,所以及早預防及識別才是治療的關鍵。


預防腦膜炎 及注射疫苗
近年,醫學界已有不同的疫苗可供預防,例如乙型流感嗜血桿菌(HIB)、肺
炎 鏈球菌及腦膜炎雙球菌等預防疫苗,適用於嬰幼兒,研究顯示小朋友接種後,保護率達八至九成,年幼子女家長可及早為兒童接種合適疫苗。此外,家長更應努力教 導子女時常保持日常衛生,如保持雙手清潔,用梘液和清水正確洗手等,特別是打噴嚏後,雙手沾上呼吸道的分泌物時更應謹記「洗手、洗手、洗手」的秘魯,以免 散播細菌和病毒,使我們的孩子遠離腦膜炎。

何慕清 兒科專科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26日

治療耳鳴分實症虛症




 
 
耳鳴是自覺耳鳴響或頭顱况有聲音為其主要徵狀者,是一種主觀感覺有聲響而外界並無此聲音的聽覺紊亂現象。耳鳴音調或高或低,聲音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雙 耳同時發生,因人而異。高音調耳鳴鳴聲尖銳,有如蟬鳴、有如汽笛,低音調耳鳴鳴聲粗糙,有如呼呼風聲、有如轟轟機器聲,有的連續不斷、有的時作時止,使人 心煩,甚則影響睡眠。常經多方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而耳鳴依舊。

風熱外邪 氣血不足



病因:

中醫學認為耳鳴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感受風熱外邪、嗜食燥熱辛辣、憂鬱惱怒而使火熱之邪上犯;虛者多為氣血不足及腎虛等造成的臟腑虛損,清竅失養所致。


治療:


中醫學對於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實症耳鳴以清熱瀉火為主,如銀翹解毒丸、龍膽瀉肝丸等;虛症耳鳴則以健脾益氣、補腎為主,如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等,以上藥物須在註冊中醫師處方下使用。


「鳴天鼓」是防治耳鳴的有效方法:

將 兩手掌心緊貼於兩耳,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枕部,兩中指相接觸到,再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 擊腦後枕部,此時可聞宏亮清晰之聲如擊鼓。先左手二十四次,再右手二十四次,最後雙手同時叩擊四十八次,每天可多次施行。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中醫藥學學部馮榮昌講師供稿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19日

勿輕視濃黃鼻涕-濃黃鼻涕原因,濃黃鼻涕倒流

濃黃鼻涕勿輕視



 


鼻竇是頭顱骨裏一個隱密器官,在鼻腔的上側、外側及後側,共有四大對。它們與鼻腔是連接的,具有調節吸入氣體的溫度及濕度功能、有用於發聲時鼻腔之共鳴及增加頭部浮力等功用。

鼻 竇表面覆蓋一層黏膜,與鼻腔相似,導致感染的可能性也相近。一般的上呼吸道感冒症狀如持續超過七至十天或以上,鼻涕開始變黃或綠及越來越濃,那就可能是急 性鼻竇發炎。小朋友的病徵與成人不盡相同,會有較多因鼻涕倒流而引起的咳嗽、鼻鼾、鼻塞或耳痛,嚴重者可併發中耳炎、乳突炎、眼眶炎或腦膜炎,要盡早求 醫。
兒科醫生可通過病歷的諮詢、鼻腔或內視鏡檢查、鼻竇 X光和鼻膜細菌檢查,都可診斷出是否鼻竇炎,還是一般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抗生素,治療時間約需十至十四天,收鼻水、通鼻塞類藥物都可治療鼻竇炎,輔助性的鹽水洗鼻可有效清除濃稠鼻涕和保持鼻腔清潔。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蘋果日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12日

嬰幼兒睡午覺是否必須?



眾所周知,嬰幼兒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以一個三歲的幼兒為例,一日須睡覺約十二小時。由於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關係密切,有傳言指孩子若睡得不夠,對其成 長會有所影響。事實上,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成長情況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營養;到了三歲以後,成長激素引起的影響才會明顯起來。不過,其實確保幼兒睡眠充 足仍然十分重要。因為生活習慣及家居環境因素影響,很多孩子都無法在夜間連續睡上十二小時,午睡則是補充睡眠時間的好方法。
       

除 了給予幼兒腦部休息的機會,午睡對他們的益處可不少,例如穩定情緒及幫助學習等。事實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有研究指出午睡能提升孩子的集中力,所以 若幼兒放學後須完成家課,父母不妨先讓他們小睡一會兒。午睡的次數和時間長短因年齡而異,兩歲左右的幼兒一天需要兩次午睡,三歲後的幼兒則只需一段午睡時 間,而每次午睡時間大概為一至兩小時,最小亦應有二十分鐘。不少家長都曾遇到幼兒表現出疲態,卻不願去睡午覺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於周圍環境太多騷擾和誘 惑,比如電視和玩具等。其實幼兒一般很快入睡,只要把電視關掉,將玩具收好,並將室內環境調暗,他們便能好好安眠。

鄧秀碩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6日

家長對幼兒敏感認知不足





 
 
 
兒童出現敏感徵狀相當普遍,香港過敏協會估計,本港每5名小童,便有1位患有濕疹或鼻敏
感。該會委託港大訪問511位育有3歲或以下幼兒的家長,受訪家長普遍對常見致敏原的種類、預防方法等認知不足,僅49% 21%人知道牛奶可致敏。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董何學工指,嬰幼兒敏感多源於免疫系統未成熟,而對蛋白質、花粉等
無害物質有不良反應。至於不少人以為未能餵哺母乳,改以豆奶粉餵哺亦可防止敏感,他指,未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豆奶粉可降低致敏風險,建議嬰兒出生後半年,應盡量以母乳餵哺。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29日

熱寒鼻竇炎療法有異

有一個姓李的小夥子,三十歲,右側前額眉弓處疼痛時輕時重一年,經多方治療未愈,來診。他訴說右側前額眉弓處疼痛,每天由早晨開始漸漸加重,午後減輕,晚 間消失,自覺無其他不適。按其右側眉弓頂端他感到疼痛時顯,診為右額鼻淵病(相當於西醫學的右額竇炎:鼻竇炎的其中一種)。給予中藥清熱解毒,祛腐排膿治 療,用藥七劑每天一劑,頭痛消失,再以原法加減連續服藥兩周,頭痛未見復發。

可採熏鼻療法


鼻竇炎的發病特徵:

鼻竇炎是以鼻流膿鼻涕,量多不易擤盡,伴有鼻塞、頭痛(有明顯的時間性位置固定)為主要徵狀的常見鼻病,中醫學稱之為「鼻淵」。以上病例沒有流膿鼻涕及鼻塞,是徵狀不典型病例,容易誤診。


鼻竇炎的病因:


中醫學認為鼻淵的發生,實症(急性期)多因肺熱、膽熱、脾胃濕熱而發病。虛症(慢性期)多因肺虛、脾虛而使病情纏綿難愈。


鼻竇炎的治療:


在治療方面中藥熱症可選用生薏米、金銀花、蒲公英等;虛寒症可選用白朮、蒼朮、黨參等(可諮詢註冊中醫師)。

下面介紹一個簡單而有效的外治法:

熏鼻療法:用蒼耳子、白芷、辛夷花、薄荷、石菖蒲、川芎各五錢,加水二千毫升,煎至一千毫升,倒入合適的容器中,先用鼻吸入熱氣,從口中吐出,反覆多次,待藥液溫度降至不燙手時,用紗布浸藥液熱敷頭痛的部位。每天一至兩次,七天為一療程。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中醫藥學學部馮榮昌講師供稿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23日

全世界近五成學童患敏感症

世界過敏組織(WAO)的數據顯示,現時全球約有四至五成學童患有一種或以上敏感症,據估計本港每五名小朋友有一個患濕疹或鼻敏感,敏感情況十分普遍。近日一項調查顯示,發現75%的嬰幼兒患有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顯示敏感情況十分普遍。




香港過敏協會在今年2月中至3月底委託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進行了「嬰幼兒敏感風險知多少」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511位母親。調查發現75%的嬰幼兒患 有或曾經出現敏感症狀,近一半為濕疹或皮膚敏感,30%為鼻敏感或花粉熱,而哮喘或氣管敏感佔25%。而且近70%沒有敏感家族史的兒童都有不同的敏感症 狀,顯示患敏感症比例偏高,但只有兩成的人知道嬰兒主要食糧牛奶是最常見的致敏原。












資料來源:  www.singpao.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15日

港50萬哮喘病人 每年近百死


 
本港有不少人患哮喘,但大部分人都會忽視其嚴重性,香港哮喘會表示,本港有近50萬哮喘病患者,在過去10年,每年平均有80至100宗因哮喘而死亡的個案。
今天是「世界關懷哮喘日」,根據衞生署的資料顯示,於2008年,在超過7500宗因哮喘發作引致的醫院病人出院及死亡人次,當中近四成個案的年齡是在24歲或以下,另有91宗因哮喘而引致死亡的登記個案,當中7成為長者。


哮喘入院 四成24歲以下

哮喘會榮譽顧問黃永堅教授表示,住院及死亡個案看似不多,但與其他先進地區相比,比例偏高:本港哮喘住院率是澳洲的3倍,死亡率是芬蘭的8倍。在過去十年,本港的哮喘死亡率並沒有降低。

哮喘會主席譚一翔指本港空氣污染嚴重,引致哮喘病發率增加,加上哮喘病患者經常自行調校藥物服用量,令病情加重。他建議病人不應單獨使用長效氣管舒張劑, 但舒張劑並沒消炎作用,應與吸入式類固醇一起使用,以減低死亡風險。 病人平日在家也可使用最高流速計簡易測試自己的肺功能,一發現最高流速只達平日的6成或以下,即顯示肺功能顯著減弱,應立即求診。


譚一翔兒科專科醫生(818兒科)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8日

過敏休克要警惕 攜帶急救筆保平安 (下)





隨身攜帶保安全



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以及配備同類產品獨有的自動回收式針頭。使用時,只需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然後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十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可有效急救過敏性休克,無論在戶內及戶外,均可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過敏急救筆」,已在香港衛生署註冊,既安全又簡單易用,內有預先量度的單劑量腎上腺素。同時更備有兩款不同的單劑量,供不同體重人士使用。體重30公斤以上人士適合注射300微克劑量,15至30公斤體重人士,則可選擇150微克劑量。急救筆不用冷藏貯存,使用改善不適徵狀後,應盡快求診,若情況危急,則應同時報警求助。同時過敏性休克患者應隨身攜帶「過敏急救筆」,以保障安全。



過敏急救筆使用方法



  • 使用時,先拔除自動注射器的黃色保險蓋子。
  • 把黑色的注射器針頭牢牢地按壓在大腿外側,當聽到啪一聲後,顯示正在注射腎上腺素,大約10秒後可將注射器移開,並可用手輕輕按摩注射位置10秒。
  • 注射後急救筆的黑色蓋會自動套住針頭,保障安全。
  • 如症狀在5至15分鐘後沒有改善,應準備第二次注射並立即致電999尋求醫療援助。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資料來源: 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8月1日

過敏休克要警惕 攜帶急救筆保平安 (上)



過敏體質人群在日常生活中接觸一些食物及物質,令身體出現過敏反應,它可在數小時甚至數秒內引致過敏性休克,其嚴重性不可忽視。過敏性休克可令人呼吸困難,失去知覺,嚴重更會致命。因此過敏症患者應及早求診,並隨身過敏急救筆」,及時紓緩過敏性休克帶來的不適,避免出現生命危險。

過敏症在本港十分普遍,在小童中尤其常見。嚴重的過敏性反應可造成休克,是一個全身性的過敏反應,其全身性的症狀包括皮膚、呼吸道、心臟、腸胃及中樞神經等,可謂「殺人於無形」。

多種物質可引發過敏

人體的免疫系統會把部分物質當為入侵的病原,繼而產生抗體,製造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E),引發免疫反應,令身體出現過敏徵狀,例如氣喘皮膚出疹及喉嚨及氣管收窄等。事實上不少小童患上不同程度的濕疹、食物敏感或哮喘等過敏症。常見的食物致敏原包括花生、果仁、雞蛋及奶類製品等,而常見引起過敏性休克的物質,則包括藥物如抗生素、昆蟲毒液及乳膠等。致敏原種類繁多,雖然不少會避免接觸相關食物及物質,但仍有部分食物製成品可能未有清晰列明所含成份,過敏者一旦進食,會引致嚴重不適徵狀;而在日常生活及戶外地方,也隨時會不慎接觸致敏物質,引發過敏反應。

過敏性休克後果嚴重

由於嚴重的過敏反應會導致過敏性休克,隨時在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出現,使人失去知覺甚至送命,因此若發現有嘴唇或舌頭腫脹、面部麻痺、喉嚨及氣管收窄、呼吸困難、頭暈、凸起紅疹、失去意識、嘔吐及血壓急降等不適徵狀,應立即使用一次性腎上腺素注射器 過敏急救筆」,除了可以放鬆氣管肌肉,改善喉部腫脹及呼吸情況外,更可提高血壓,紓緩頭暈或失去知覺等徵狀。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續




  



資料來源: 商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自己的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