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2日

耳朵清潔別遺忘 (一)



我們會每日刷牙,卻未必每日清潔耳朵。有人認為耳朵無需要天天清潔,只在痕癢時才挖一挖就可以。這樣的話,長此下去耳垢容易積聚增加感染各炎症機會。其實四歲以後的兒童已需和成年人一樣每天洗澡後用棉花棒清潔耳朵。你和你的孩子,由今天開始一起養成這個好習慣吧。

耳垢積聚易受感染
孩子的耳朵是否需要清潔和應該怎樣清潔,是不少家長的疑問。兒科專科鄧秀碩醫生指出,耳朵是身體容易忽略清潔的部位之一,尤其外耳道的耳垢常長期缺乏清潔,致令耳垢形成硬塊日後難處理,耳道入水如洗頭﹑游水後也會增加外耳道發炎和感染的機會。
另外,用了錯誤的方法挖耳例如用耳挖挖得過份深入和太大力,可引致耳道受損,同樣增感染的風險。若聞到耳朵傳出臭味﹑有深黃了色分泌物滲出,可能是受到感染,建議進行檢查及加強清潔。

耳垢「自動清潔」機制
即使我們疏於清潔耳道,但也很少出現耳垢阻塞情況,原因是我們有自動清潔的機制。耳垢會由內至外遂漸推出,在日常活動中如說話﹑笑﹑進食時,會震動到牙骹和耳道,令在耳門的耳垢掉出。由於耳垢會被推出,不宜深入挖。雖說能自動清潔,但仍建議每天用棉花棒稍作清理,更保耳道健康。


耳道積水引起發炎
約有1至2%兒童會有外耳道發炎,常是因耳垢長期堆積﹑耳朵積水而未有妥善抹乾﹑日常沒有做足清潔所致。它的主要症狀包括:耳痛﹑耳殼紅腫﹑流出黃色膿液。若兒童出現以上症狀建議求診治療。

流淡色分泌是正常事
若從耳道流出的分泌物是淡色而不是像膿液的深黃色,這或是正常現象。輕微的異味也未必是受到感染,父母不用過份緊張。

給家長的建議:
從孩子小學時開始,灌輸耳朵清潔的重要,尤其在洗頭後﹑游水後,父母以身作則,並多提醒孩子仔細抹乾耳朵,及每天洗澡後用棉花棒清潔一次,但不能挖太入和太長時間。

知多啲:
耳垢是耳朵內油脂分泌各甩下的皮層混合形成,可呈粒狀或塊狀,細菌有機會在耳垢形成。



兒科專科  鄧秀碩醫生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