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家族裏有鼻敏感病史,否則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患上鼻敏感的機會不大,但到了兩歲或以後,孩子出現鼻敏感的機會則會大增,在香港便有兩成學童有此問題。鼻敏感症狀和傷風相似,都是流鼻涕和打噴嚏等,但前者的持續時間較長,並由致敏源引起。如果家長發現子女在某些情況下才會流鼻涕或打噴嚏,徵狀甚或只出現在 空氣質素較差的日子,而身處空氣較好的異地或郊區時則沒有病發,則可能是鼻敏感的徵兆。除了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能引起鼻敏感發作的致敏源還包括室內的灰 塵、塵蟎或花粉等,有時甚至天氣變化也會引起過敏。
It is an educational blog and provide educations on allergies, asthma, bronchitis, cough, coughing, paediatric, pediatrics, child development, etc..to general public. 這是一個教育博客,提供小兒, 皮膚過敏, 兒科, 兒童發展, 哮喘, 過敏, 過敏 皮膚, 營養師, 湿疹,小兒外科,小兒護理等等的知識。 Video channel: www.youtube.com/user/hkpaediatric
除非家族裏有鼻敏感病史,否則兩歲以下的嬰幼兒患上鼻敏感的機會不大,但到了兩歲或以後,孩子出現鼻敏感的機會則會大增,在香港便有兩成學童有此問題。鼻敏感症狀和傷風相似,都是流鼻涕和打噴嚏等,但前者的持續時間較長,並由致敏源引起。如果家長發現子女在某些情況下才會流鼻涕或打噴嚏,徵狀甚或只出現在 空氣質素較差的日子,而身處空氣較好的異地或郊區時則沒有病發,則可能是鼻敏感的徵兆。除了空氣中的懸浮粒子,能引起鼻敏感發作的致敏源還包括室內的灰 塵、塵蟎或花粉等,有時甚至天氣變化也會引起過敏。
現時3至11歲兒童,已可以預約接種新冠肺炎疫苗,惟早前一項本地調查卻發現只有24%家長擬讓5至11歲子女打針。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認為,家長若有疑慮,不妨先諮詢醫生,又或為小朋友先做簡單身體檢查,便可安心接種疫苗。
譚一翔表示,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基本上與一般的四合一、六合一疫苗分別不大,「如果小朋友並非有急病、發燒、明顯不適如肚屙等情況,身體健康就可以接種疫苗。若正服用藥物,則要視乎甚麼藥,如果因為感染、中耳炎等正使用抗生素,就應先完成療程;屬長期慢性疾病的話,不適應症一般較少,不過如果小朋友先天免疫功能有障礙、凝血功能有問題,又或慢性疾病病情未受控制,就應先處理好才接種疫苗。」
患過敏症不等同疫苗過敏
不少人對於疫苗的過敏反應存在恐懼,甚至因為小朋友有過敏症如氣管敏感、鼻敏感、濕疹、皮膚敏感等,就更加避之則吉。譚一翔澄清,香港兒科醫學院及香港的兒科組織已有清晰結論表示,過敏症並非接種疫苗的不適應症,「除非過敏症影響嚴重而且病情未受控,在控制好、沒有發炎、氣喘等的時候接種便可。至於疫苗本身,科興並沒有致敏風險;而復必泰則只有很少情況下對疫苗穩定劑PEG出現過敏。這情況亦甚少於兒童身上發生,因此除非有PEG的藥物敏感史,否則基本上毋須擔心。」
此外,早前港大早前一項針對兒童及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研究,初步結果顯示3至10歲兒童中,有近三分一人皮內注射兩針科興新冠疫苗後,體內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接近成人接種三劑的水平,足夠保護身體,亦沒有嚴重不良反應。
可考慮簡單身體檢查
至於有先天性心臟問題的兒童,若病情受控,也可接種新冠疫苗,譚一翔解釋,「科興疫苗並沒有影響心臟的問題;復必泰疫苗對於12歲以上人士雖有心肌炎風險,不過也不常見,數千人才有一人。如果仍擔心的話,建議先諮詢兒童心臟科醫生。」一般兒童在接種新冠疫苗之前,也可考慮先見醫生做簡單檢查,如心電圖、量血壓等,確保身體狀態適合。「如兒童最近接種過其他疫苗,建議相隔兩星期才再打新冠疫苗。原因是先等兒童從疫苗反應回復過來,同時讓其免疫系統一個時間只應付一種疫苗。」
認清嚴重徵狀
萬一兒童出現感染徵狀,應先做新冠肺炎檢測,如結果呈陽性就要小心處理。譚一翔指,「首先不要與沒受感染人士接觸,未能送院的話最安全可跟醫生作視像診症,得知小朋友是否適合留家治療。在家治療主要是用退燒藥等紓緩徵狀;小朋友宜保持充足水分,能夠進食亦應適當進食。同時安慰小朋友不要太擔心,因為臨床所見他們病情一般不太嚴重。」不過,若發現兒童呼吸困難,即要用力呼吸,或呼吸比平時急促,整晚咳不停,又或者面色蒼白甚至發紫,就屬嚴重情況,應送院治理。
資料來自: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第五波疫情來襲,本港先後有兒童確診新冠肺炎,政府宣布3歲或以上兒童現可接種科興疫苗,5至11歲的兒童則可接種復必泰疫苗。為防疫症,部份家長已帶子女接種疫苗,但也有不少家長擔心其副作用。TOPick為此請教兒童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講解兒童接種新冠疫苗前有機會引發的副作用,以及在甚麼情況下不宜接種。
1. 哪些兒童不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譚一翔醫生表示,除了不適應症的兒童外,99.9%三歲以上兒童也適合接種新冠疫苗。不適應症包括正在接受癌症治療、腫瘤治療、先天性免疫缺陷、未受控的嚴重慢性病、對疫苗某種成分敏感的兒童等。他強調,對疫苗敏感與過敏症是兩回事。若對疫苗敏感者,一般是對疫苗的防腐劑敏感,但此情況在本港很少出現。
他解釋,本港兒童在3歲前已接種不少疫苗預防感染傳染病,例如甲型肝炎、4合1混合疫苗、6合1混合疫苗、流感疫苗等,這些疫苗的製造方法類似科興疫苗。若兒童過往接種過這類疫苗後,沒出現過敏反應的話,也適宜接種新冠疫苗。
若家長仍有憂慮,宜先咨詢醫生意見,以了解需否接受身體檢查,及是否適合接種新冠疫苗。
2. 發燒、感冒,或是患哮喘、濕疹、鼻敏感的兒童適合接種新冠疫苗嗎?
譚醫生表示,若非正嚴重發作須入院治療的話,患哮喘、濕疹、鼻敏感的兒童也適合接種新冠疫苗。若無上述情況,但兒童正在發燒、感冒,或出現耳朵發炎等不適症狀,則須先處理好當前的身體毛病,病情受控後才接種新冠疫苗。至於濕疹患者,若非屬於嚴重濕疹,即皮膚嚴重潰爛或須入院治療者,也適宜接種。
3. 接種科興疫苗或復必泰疫苗後,有機會引發甚麼副作用?
兒童接種科興疫苗的劑量與成人一樣,至於復必泰疫苗的劑量則為成人的1/3。打針後,針口疼痛、肌肉痠痛、發燒、頭痛、疲倦也為常見的副作用,但發生率為20-30%。一般休息兩至三天,服用止痛藥如「必理痛」後,不適症狀就得以紓緩。
譚醫生表示,12歲以下兒童接種科興疫苗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要入院的個案很少,可謂幾乎沒有。至於復必泰疫苗,曾有12至17歲青少年接種後引發心肌炎,惟大部份個案發生在接種第二劑後,3000位青少年才有1位出現此情況。心肌炎常見症狀包括呼吸困難、心跳異常、精神不振等。接種復必泰後,曾有成人出現面癱症狀,但兒童方面則無此記錄。
4. 接種疫苗後,出現甚麼情況要求醫?
譚醫生表示,若兒童打針後全身出疹、暈倒、有呼吸困難等嚴重副作用,家長會很易察覺到,已懂得馬上求醫。
他續指,曾有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一兩天後發燒,經醫生診斷後證實確診新冠肺炎,這是因為打針前碰巧已受感染。若有任何疑惑,建議家長盡快咨詢醫生意見,疫情期間不少醫生也提供視像診症。
5. 接種新冠疫苗之前或之後有何注意?需要調整飲食嗎?
譚醫生指,打針前後保持均衡飲食習慣,如常生活即可。不過,兒童接種復必泰疫苗後,一星期內不宜做劇烈運動。
6. 家長可做甚麼,以減低兒童染疫風險?
譚醫生表示,除了接種新冠疫苗,也應讓兒童保持社交距離、做好個人衛生措施,同住家人宜定期做快速測試,萬一發現染疫,可盡早隔離,以免進一步傳染他人。
資料來自: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3190719/%E3%80%90%E5%85%92%E7%AB%A5%E7%96%AB%E8%8B%97%E3%80%915%E9%A1%9E%E5%85%92%E7%AB%A5%E4%B8%8D%E5%AE%9C%E6%8E%A5%E7%A8%AE%E6%96%B0%E5%86%A0%E7%96%AB%E8%8B%97%E3%80%80%E5%B0%88%E7%A7%91%E9%86%AB%E7%94%9F%E8%A7%A3%E6%A7%8B%E5%B8%B8%E8%A6%8B%E5%95%8F%E9%A1%8C%EF%BC%9A%E5%91%BC%E5%90%B8%E5%9B%B0%E9%9B%A3%E7%82%BA%E5%BF%83%E8%82%8C%E7%82%8E%E7%97%87%E7%8B%8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爸媽育兒資訊】不少爸爸媽媽都十分煩惱,「寶寶患上濕疹/有過敏症狀,不想誤信偏方,但又怕西藥有副作用,可以點做?」
莊俊賢醫生 :「幼兒濕疹要及早處理,因為愈早作診斷,愈容易控制病情。幼兒濕疹愈早得到控制,將來有其他過敏症的機會率會較低。」
濕疹是一種慢性皮膚病,不少患者在幼兒時期已發病,令家長十分煩惱,又怕西醫的藥物會有副作用,甚至聽信各種偏方以致延誤診治,令病情更加嚴重。
幼兒濕疹要及早處理,因為愈早作診斷,愈容易控制病情。濕疹的成因複雜,包括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和食物過敏等,如能及早求醫作出診斷,就能更易找出病因。在作出正確診斷後,醫生會按發炎情況處方藥物,並提出對病者的護理建議,如發現小朋友皮膚保濕能力較差,需按天氣、環境選用合適的保濕產品,如冬天可用保濕效果較好的油性藥膏,夏季宜用較清爽的產品以免阻塞毛囊。
留意食物與環境
幼兒濕疹要及早處理,濕疹愈早得到控制,將來有其他過敏症的機會率會較低。患有中度至嚴重程度濕疹的幼童,與過敏性體質關係密切。早期發作而程度嚴重的濕疹,與食物過敏關係機會較高,幼童常見的八大致敏食物包括牛奶、雞蛋、花生、堅果、魚、貝殼類海鮮、小麥及大豆,家長需要多注意。有研究指出,如幼兒濕疹處理不當,患上其他過敏症如哮喘、鼻敏感的機會也會較高。
幼兒濕疹的治理,需要家長與醫生的合作。除了留意孩子在吃特定食物有否過敏反應,家長也宜留意會否有環境因素誘發濕疹,例如天氣轉變對濕疹病情的影響,夏天天熱出汗、冬天天氣乾燥;又或是生活中的塵蟎、寵物毛髮等,都有機會引發濕疹。家長宜多注意,如發現致敏原並作出迴避,可令孩子的濕疹及早得到治理。
濕疹是一種慢性過敏症,即使治癒也會有復發的可能性,但只要及早醫治,找出病因,並按照醫生的建議合適地處理,大部分患者隨着年紀漸長,病情會得到很好的控制,家長毋須過慮。
資料來自:https://children818.com/newsDetail.php?id=195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早前台灣有醫院的婦產科分享了一張初生寶寶的照片。只見這名剛出生的女嬰,頭顱較一般寶寶長,且頭皮下好像腫起了一塊,嚇得她嫲嫲即時問醫生該怎麼辦?而醫生即淡定笑說,請她趕快拍下照片。後來院方解釋,這叫「產瘤」。
所謂的「產瘤」,我們稱之為「皮下水腫」,屬「陰道產」寶寶常見的現象。由於陰道是一條非常狹窄的管道,故在寶寶出生前,孕婦體內的荷爾蒙會產生變化,從而令到陰道於生產時膨脹,讓寶寶可以通過陰道順利出生。
然而寶寶要通過陰道出生,還取決於他們的重量,以及出生時是否順利和停留在陰道的時間長短等等。由於寶寶要經過陰道出生時,會承受着相當的壓力,從而有機會導致他們出生後,頭形變長,甚至頭皮下或會出現凸起一塊,我們稱之為「皮下水腫」。
只要生產過程正常,經醫生確認沒甚麼重大問題,一般這類水腫會在寶寶出生後數天內,自然被身體吸收消散,基本上不會對寶寶造成任何不良的後果。
當然,間中會有少數寶寶,由於某種壓力的緣故,出現皮下出血的情況,我們稱此為「頭皮下血瘤」。此時,血瘤的消散速度或會較慢,有可能水腫消散後,頭皮下還是會有一塊軟軟的,需要一至兩個月才可完全被自然吸收。
但同樣,「血瘤」對寶寶沒有害處,除非孕婦生產有困難,需要很多的儀器作輔助;又或生產過程中,像是發生寶寶不夠位置出生的情況,造成更嚴重的出血,才會需要作特別的處理。
註:以上內容只供參考,如有疑問應諮詢醫生意見。
兒童呼吸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資料來自: https://www.children818.com/cephalohematoma.php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秋冬季節的天氣容易令兒童患上上呼吸道疾病,當中,嘶哮症可算是其中一種兒童常見的傳染性疾病,雖然症狀與流感相似,但由於患者的氣管及咽喉受病毒感染,呼吸時會出現喘鳴聲,咳嗽聲與海獅的叫聲尤為相似,最重要是如果患者的氣管收縮會引致呼吸困難,增加死亡風險,所以家長要留意兒童有否出現嘶哮症的典型徵狀,及早求醫為上策。
留意典型症狀
嘶哮症亦稱哮吼(Croup),是一種具傳染性的常見兒科疾病,最常出現在五歲或以下的兒童身上,秋冬及初春季節(11月至4月)為發病高峰期。嘶哮症是多由病毒,例如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所引致;亦有細菌,例如多感染外國兒童的流感嗜血桿菌所引致。患者最初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但由於病毒集中患者的主氣管及咽喉位置,所以患者的咽喉腫脹,呼吸受阻,以致出現呼吸困難,呼氣和吸氣時會發出喘鳴聲(Stridor),尤其吸氣聲大過呼氣聲;並會出現乾咳、咳聲短促和持續,尤如海獅般的叫聲,以及聲音沙啞等典型嘶哮症症狀。
與哮喘有所不同
嘶哮症與哮喘有所不同。哮喘是一種過敏及反覆發作的慢性疾病,主要是長期致敏源在有過敏體質患者的氣管慢慢形成,再因外在環境因素如病毒感染及影響下發作,尤其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或鼻病毒(Rhinovirus, RV)等,但哮喘病本身沒有傳染性。嘶哮症和哮喘的患者呼吸時所發出的聲音有所不同,哮喘患者較小的氣管受阻塞,所以通常呼氣才會發出聲音,而嘶哮症患者呼吸時均發出聲音。
及早作適當治療
家長如發現幼兒出現以上嘶哮症的典型徵狀,便要立即求醫。嘶哮症是由病毒感染,病徵輕微的患者呼吸時出現喘鳴聲,約數天便有所改善,病情約一星期左右便會痊癒,但如處理不當或延誤治療,可能會影響患者呼吸,嚴重的甚至會引致死亡。另外,當幼兒錯誤吸入膠珠或藥丸等異物至氣管或肺部時,同樣會出現呼吸困難等類似嘶哮症的徵狀,所以要及早由醫生斷症。
治療方面,醫生會視乎患者呼吸情況及咳嗽的嚴重程度,處方藥物及安排適當治療,例如用口服、注射或吸入式類固醇給患者作治療,以紓緩患者的哮吼及呼吸困難的情況;另外亦會以吸入式腎上腺素霧化劑來治療患者,並觀察療效的持續性。不需住院的患者要在家中多休息,家長要保持家中空氣流通,以及留意患者的咳嗽情況、呼吸是否有困難及血含氧量。
預防勝治療
預防兒童患上嘶哮症與預防流感的方法相同:
譚一翔兒科專科醫生(818兒科)
資料來自: https://hk.news.yahoo.com/%E5%85%92%E7%AB%A5%E5%92%B3%E8%81%B2%E4%BC%BC%E6%B5%B7%E7%8D%85%E5%8F%AB-%E7%95%B6%E5%BF%83%E6%82%A3%E4%B8%8A%E5%98%B6%E5%93%AE%E7%97%87-042159721.html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食物敏感不容忽視,輕則出疹,重則可致過敏性休克、死亡。香港過敏協會表示,本港約有5%兒童有食物敏感,高危食物包括花生、牛奶、雞蛋等,海外研究更指中度至嚴重濕疹兒童,出現食物敏感的機會率比正常兒童高2至4倍。協會料本港食物過敏症的患病率會持續上升,倡議政府加強社會過敏診療服務。
食物過敏是指身體對一般人進食沒有問題的食物,產生不正常的免疫系統反應。家長古太形容,其現年6歲的幼子是一個「過敏人」,初生不久便有濕疹、哮喘及鼻敏感等問題,3歲時更證實對花生嚴重過敏,日常外出進食及上學都會格外小心,尤其關注食物中會否含有花生。惟她憶述,曾遭食肆職員當成「怪獸家長」,被批過分緊張、麻煩等。
古太續稱,幼子每天上學都需要隨身攜帶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以防嚴重食物過敏發生休克反應時,可自行緊急注射。她說,曾要求學校教職員在兒子有需要時為他打「救命針」,但教職員以自己並非醫護人員及憂慮不熟識指引為由推搪。
古太表示其6歲的幼子對腎上腺素注射器嚴重過敏,每日上學都需要隨身攜帶俗稱「救命針」的腎上腺素注射器,以防嚴重食物過敏發生休克反應時,可自行緊急注射。(程志遠攝)
香港過敏協會顧問、兒科專科醫生莊俊賢表示,約有5%的香港兒童有食物敏感,多屬有過敏性體質,食物過敏患者一旦接觸敏感食物,可引致出疹、面部及舌部腫張、呼吸困難、頭暈和血壓降低,若情況嚴重,可導致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常見的食物致敏源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