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5日

H7N9陰霾下的哮喘




隨著本地確診出有人染上H7N9的個案,患者於日前死亡,全港對H7N9的關注迅速升溫。有證據顯示,假如患上流感時,能在48小時內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效果會較佳。另外,有部份抗病毒藥物可誘發哮喘,故不適合哮喘患者。

讓我們一起提高對流感的警覺,小心預防,以免H7N9或其他流感,有機可乘,造成危險。

媒體再度注目國內的雞只有否帶有病毒,亦會關心鄰近城市有沒有出現大規模爆發。眨眼間,香港就像籠罩著一股H7N9的陰霾,大有山雨欲來的預感。

相比普通市民來說,哮喘病人更應該提高警覺。雖然哮喘病人並不比其他人容易患上感冒,若一旦患上,出現嚴重並發症的機會甚至死亡風險都會大大增加。

即使是病情較輕,或者已受控制的哮喘患者,也未必能幸免於這些風險。筆者特別呼吁哮喘病人,要做足准備功夫,預防流感,有效的建議包括:


1)所有六個月以上的哮喘小童及成人患者,都應該考慮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
疫苗是最具針對性及重要的預防方法,可有效減少患上流感的機會。
哮喘患者要特別留意,他們應該接種注射式的疫苗。相反,吸入式的減活疫苗有可能引發哮喘,並不適合。

假如是小孩或者是65歲以上的長者,應考慮同時接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減少肺炎機會。流感疫苗和肺炎鏈球菌疫苗可同時接種。


2)注意個人衛生,減少流感散播,有病時應減少外出。
咳嗽或打噴嚏時,最好用手或紙巾遮掩口鼻。常洗手,特別是咳嗽或打噴嚏後,及觸摸眼、口、鼻之前。


3)與醫生一起訂立哮喘應對方案。爭取最佳的病情控制,並在病況轉差時,及早提升治療。


4)出現流感徵狀時,盡早求醫,尋求適切治療。





資料來源: http://www.hkasthma.org.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2月24日

手足口病身體接觸傳播

 




踏入炎夏,天氣變得悶熱,又是病菌孳生的好時機。據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自4月起手足口病的個案不斷增加,不少幼稚園爆發多人感染而停課。因病毒具傳染性,不少家長均非常擔心子女因上學而感染;而醫生指出只要保持良好個人衞生,避免長時間逗留公眾地方,有助減低患病機會。




春夏高峰期

手足口病是一種病毒性感染疾病,主要由腸病毒柯薩奇病毒引起,而另一種病原體腸病毒71型因會引致腦膜炎、腦炎等嚴重後果而備受關注,然而感染此病毒的機會相對較低。手足口病的高峰期一般是39月,因為腸病毒於熱天繁殖能力較快,且生存能力很高,一般需要50℃高溫才能夠被殺死,故此容易於夏天滋長。


病毒生存力強

一 般傳染性疾病會透過患者的唾液或分泌物傳染,然而手足口病能夠通過與患者身體接觸而傳染。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指出:「腸病毒生存能力頑強,並且能夠長時間 殘留於身體或物件上,故此只要接觸過患者或受污染的物件即很容易感染。
 
再者,兒童本身抵抗力弱,且自理能力較低,如忘記如廁後洗手和打噴嚏沒掩鼻口,此等 均會有助病毒傳播和細菌孳生。」一般來說,手足口病的潛伏期是37日,還會透過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泡和糞便傳染,而且亦有機會依附於成人上,繼而傳染給小朋友,故此家長與小朋友都必須注意個人衞生,勤於消毒經常使用的物品免受感染。

 
病後並無免疫
 
手足口病病發初期可能會出現類似感冒的徵狀如發燒、喉嚨痛等,繼而手腳出現紅疹和口腔有疱疹,大部分患者會在1星 期內自行痊愈,一般醫生亦會採用徵狀療法,針對病徵開藥物以紓緩患者不適。
 
由於腸病毒種類繁多,鄧醫生強調已痊愈的患者並無免疫能力,現時為止也沒有疫苗 可預防此病,因此病毒高峰期間,家長應盡量減少帶小朋友去人多的公眾地方如公園、遊樂場等,亦要經常洗手以保持雙手清潔及消毒被分泌物或排泄物染污的物 件。家長要細心觀察子女的病情,如出現持續高燒、神志不清等情況應及早就醫,如果兒童手腳出現紅疹應避免上學,以免把病毒傳染開去。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2月16日

母乳餵嬰便便通 - 母乳BB小便秘

家長常為寶寶便秘而「頭痕」,甚至多次轉用奶粉也無助改善問題。亞洲近年有首項研究發現,寶寶進食含較多「sn-2棕櫚酸」的奶粉有助軟化大便,大便中的 鈣皂比例也較進食一般奶粉的寶寶低四成六,令大便較不黏硬。有兒科專科醫生指,寶寶自小不保持腸道流通,長大後更會增加便秘機會,母乳的「sn-2棕櫚 酸」含量高達七成,建議家長盡量以母乳餵哺嬰兒。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不少媽媽只看牌子或友人介紹選用奶粉,四至六個月大的寶寶多因食奶粉引起便秘問題,其實除了奶粉成分、用太少水沖調奶粉、生活環境翳焗、出汗多也能令寶寶便秘。


「谷到喊」 因大便過硬

長期忽視寶寶便秘,寶寶會對排便有陰影,甚至長大後增加便秘機會。過往曾有兩個月大的寶寶因便秘轉用過二至三款奶粉,但仍經常「谷到喊」、因大便過硬令肛門受損,難耐清潔屁股時的痛楚。

母乳中含高達七成「sn-2棕櫚酸」,有助軟化寶寶的大便。譚一翔解釋,棕櫚酸是母乳中最主要的脂肪酸,可為寶寶提供能量,容易被腸道吸收,且不會與鈣質產生化學作用,故進食母乳的寶寶,一般大便質地軟及鬆散,顏色較黃。



增奶粉水分也可改善

相反,大部分牛奶及配方奶粉則含較少該種棕櫚酸,脂肪酸的結構也不同,較易與腸道中的鈣質產生化學作用,形成「鈣皂」,寶寶的大便質地較黏、較硬,顏色多 呈啡色,排便次數亦較少。 亞洲一項研究,共有三百多名七至十四日大的寶寶參與,結果發現,寶寶採用含較高棕櫚酸的配方奶粉八周後,大便水質及稀軟比例分別為八成四及六成九,排便更 暢順。譚一翔建議,母親盡量使用母乳餵哺嬰兒,增加奶粉水分或選用礦物質不太高的奶粉,也可改善寶寶便秘。

譚一翔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2月10日

發燒體熱如何分?(二)


發燒徵狀

寶寶身體不適,當然會出現不少徵狀;只要父母多加留意,便有跡可尋。常見發燒的徵狀如下:

  •     大哭表達身體不適
  •     或會出現屙嘔的情況
  •     尿液會較正常混濁

量度體溫要項

倘若懷疑寶寶發燒,父母可以做簡單的診斷,便是替其量度體溫。雖然量度體溫並不難,但是若探熱時間不當,可能令量度出來的體溫會有所偏差。所以,父母要留意以下各點:
  •     不宜在寶寶情緒不穩時探熱,如剛哭過後、發脾氣後等。
  •     不宜在寶寶剛吃完奶後探熱,因為這時其體溫會較高。
  •     宜在寶寶情緒穩定,且穿著較輕薄的衣物時量度體溫。

紓緩發燒有法

發燒的寶寶不宜穿太多衣服,並且厚薄要適中,以助身體散熱;同時,要安排寶寶在一個攝氏24至26度的室溫環境下休息。然而,有部份父母因擔心寶寶再次著涼,會將室溫調較至28度或以上,這樣不但令寶寶感到不舒服,更快令其病情惡化。
 


若果寶寶出現以下的情況,父母不宜在家中治療,應帶他們去看醫生,作詳細診治,並服用醫生處方的藥物:

6個月以下的寶寶,特別是初生的,要是出現發燒,應盡快接受醫氐診治,因為發燒可能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身體機能。

 
  • 發高燒且一直不退熱。
  • 發燒情況已超過一天。

何慕清 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Ours Mama & Bab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2月9日

發燒體熱如何分?(一)

寶寶的體溫比平日要高,究竟是發燒,還是只因天氣炎熱而令其體溫升高呢?如果父母不知道如何判斷,便要聽聽專家的意見,深入了解寶寶的身體狀況。


如何算是發燒?

因著寶寶年紀上的差異,體溫都會有所不同,但卻不明顯。年紀較小的寶寶,一般體溫都會較高,因他們的新陳代謝會比較快;再加上他們的皮膚面積比較細,散熱也相對地較慢。因此,一般而言,體溫達38度左右或以上,就可以判斷寶寶為發燒。


寶寶發燒參考表


體溫有高低

不論是成年人或小孩,體溫會因著時間變動而有所不同,但差異並不大。寶寶在早晨的體溫一般比較低,下午則較高,到了晚上又會稍為回落;其體溫是與外在環境的溫度成正比。當寶寶在達至40度的高溫環境下,其體溫可能會較平日上升一度左右;因此,即使寶寶的體溫因天氣炎熱而上升,但情緒並無異樣,父母則無須太過緊張,可再觀察一段時間,以判斷寶寶是否真的發燒。


何慕清 明德醫療中心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Ours Mama & Baby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