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6日

治療耳鳴分實症虛症




 
 
耳鳴是自覺耳鳴響或頭顱况有聲音為其主要徵狀者,是一種主觀感覺有聲響而外界並無此聲音的聽覺紊亂現象。耳鳴音調或高或低,聲音或大或小、或左或右、或雙 耳同時發生,因人而異。高音調耳鳴鳴聲尖銳,有如蟬鳴、有如汽笛,低音調耳鳴鳴聲粗糙,有如呼呼風聲、有如轟轟機器聲,有的連續不斷、有的時作時止,使人 心煩,甚則影響睡眠。常經多方檢查,未發現異常病變,而耳鳴依舊。

風熱外邪 氣血不足



病因:

中醫學認為耳鳴有虛實之分,實者多因感受風熱外邪、嗜食燥熱辛辣、憂鬱惱怒而使火熱之邪上犯;虛者多為氣血不足及腎虛等造成的臟腑虛損,清竅失養所致。


治療:


中醫學對於本病的治療原則是:實則瀉之,虛則補之。實症耳鳴以清熱瀉火為主,如銀翹解毒丸、龍膽瀉肝丸等;虛症耳鳴則以健脾益氣、補腎為主,如補中益氣丸、六味地黃丸等,以上藥物須在註冊中醫師處方下使用。


「鳴天鼓」是防治耳鳴的有效方法:

將 兩手掌心緊貼於兩耳,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枕部,兩中指相接觸到,再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 擊腦後枕部,此時可聞宏亮清晰之聲如擊鼓。先左手二十四次,再右手二十四次,最後雙手同時叩擊四十八次,每天可多次施行。

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中醫藥學學部馮榮昌講師供稿






資料來源: 太陽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19日

勿輕視濃黃鼻涕-濃黃鼻涕原因,濃黃鼻涕倒流

濃黃鼻涕勿輕視



 


鼻竇是頭顱骨裏一個隱密器官,在鼻腔的上側、外側及後側,共有四大對。它們與鼻腔是連接的,具有調節吸入氣體的溫度及濕度功能、有用於發聲時鼻腔之共鳴及增加頭部浮力等功用。

鼻 竇表面覆蓋一層黏膜,與鼻腔相似,導致感染的可能性也相近。一般的上呼吸道感冒症狀如持續超過七至十天或以上,鼻涕開始變黃或綠及越來越濃,那就可能是急 性鼻竇發炎。小朋友的病徵與成人不盡相同,會有較多因鼻涕倒流而引起的咳嗽、鼻鼾、鼻塞或耳痛,嚴重者可併發中耳炎、乳突炎、眼眶炎或腦膜炎,要盡早求 醫。
兒科醫生可通過病歷的諮詢、鼻腔或內視鏡檢查、鼻竇 X光和鼻膜細菌檢查,都可診斷出是否鼻竇炎,還是一般呼吸道感染。急性鼻竇炎的治療方法主要為抗生素,治療時間約需十至十四天,收鼻水、通鼻塞類藥物都可治療鼻竇炎,輔助性的鹽水洗鼻可有效清除濃稠鼻涕和保持鼻腔清潔。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蘋果日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12日

嬰幼兒睡午覺是否必須?



眾所周知,嬰幼兒所需的睡眠時間較長,以一個三歲的幼兒為例,一日須睡覺約十二小時。由於睡眠與生長激素的分泌關係密切,有傳言指孩子若睡得不夠,對其成 長會有所影響。事實上,三歲以下的嬰幼兒,成長情況主要取決於遺傳因素和營養;到了三歲以後,成長激素引起的影響才會明顯起來。不過,其實確保幼兒睡眠充 足仍然十分重要。因為生活習慣及家居環境因素影響,很多孩子都無法在夜間連續睡上十二小時,午睡則是補充睡眠時間的好方法。
       

除 了給予幼兒腦部休息的機會,午睡對他們的益處可不少,例如穩定情緒及幫助學習等。事實上,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有研究指出午睡能提升孩子的集中力,所以 若幼兒放學後須完成家課,父母不妨先讓他們小睡一會兒。午睡的次數和時間長短因年齡而異,兩歲左右的幼兒一天需要兩次午睡,三歲後的幼兒則只需一段午睡時 間,而每次午睡時間大概為一至兩小時,最小亦應有二十分鐘。不少家長都曾遇到幼兒表現出疲態,卻不願去睡午覺的情況,這有可能是由於周圍環境太多騷擾和誘 惑,比如電視和玩具等。其實幼兒一般很快入睡,只要把電視關掉,將玩具收好,並將室內環境調暗,他們便能好好安眠。

鄧秀碩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6年9月6日

家長對幼兒敏感認知不足





 
 
 
兒童出現敏感徵狀相當普遍,香港過敏協會估計,本港每5名小童,便有1位患有濕疹或鼻敏
感。該會委託港大訪問511位育有3歲或以下幼兒的家長,受訪家長普遍對常見致敏原的種類、預防方法等認知不足,僅49% 21%人知道牛奶可致敏。

 
香港過敏科醫學會會董何學工指,嬰幼兒敏感多源於免疫系統未成熟,而對蛋白質、花粉等
無害物質有不良反應。至於不少人以為未能餵哺母乳,改以豆奶粉餵哺亦可防止敏感,他指,未有相關醫學研究,證實豆奶粉可降低致敏風險,建議嬰兒出生後半年,應盡量以母乳餵哺。








資料來源: AM730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