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4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下)

 
 
肺炎球菌感染個案 抗藥性愈趨明顯
 
最 令醫生擔心的,是肺炎球菌的抗藥性愈趨明顯,鄧醫生表示,過往兒童確診感染肺炎球菌後,可透過抗生素如盤尼西林等作治療,但臨床統計發現,約20%兒童感 染個案,都對抗生素治療呈抗藥反應,結果患者病情惡化,甚至有機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腦膜炎﹑入侵性肺炎﹑敗血病甚至死亡。
鄧醫生說,不少家長早前已響應當局呼籲,安排子女接種7價肺炎球菌疫苗,此類疫苗覆蓋了7種常見的肺炎球菌血清型。不過,去年底便曾有一些已接種傳統7價疫苗的兒童,仍受感染並需在深切治療部留醫,醫生追查後發現,原來他們感染的,是7價疫苗並未覆蓋的血清3型肺炎球菌。


13價疫苗 覆蓋率最廣
現時,本港私家醫院及診所提供的最新13價肺炎球菌疫苗,覆蓋了13種流行程度高﹑以及新興的抗藥性品種肺炎球菌血清型,包括剛才提及的3型,以及6A與19A型等,是現時覆蓋性及保護力最全面的肺炎球菌疫苗。
13價疫苗的適用年齡為6週至5歲,並與7價疫苗來自同一生產商,獲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核准轉接注射。如2至5歲小朋友已完成接種上一代的7價疫苗,可以補種一針13價疫苗,以取得更佳保護。
早 前,政府建議將於本年底,轉用13價疫苗作為免費肺炎球菌疫苗,但要留意的是,當中並不包括2至5歲已接種7價疫苗﹑又想作補種的兒童。鄧醫生提醒家長: 「隨著初秋至冬天的流感高峰期將至,小朋友受感染後抵抗力可能變差,為避免他們受肺炎球菌威脅,家長更應及早為子女選擇接種或補種最合適的疫苗,從而加強 保護。」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23日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上)

























預防感染
應選擇覆蓋率最廣疫苗

對 許多家長來說,定期留意兒童傳染病的報導,已成為他們每日的「職責」之一,例如在每年的流感高峰期,都會有特別多的小朋友由家長陪同下,到醫務所接種相關 疫苗。但有兒科醫生指出,有部份兒科疾病的感染數字,全年都維持在高水平中,家長不應只在某些感染高峰期才提高警覺,以肺炎球菌感染為例,現時便可透過接 種新型疫苗,提升兒童的保護力。



飛沫及受污染器具 易傳播病菌

兒科專科醫生鄧秀碩表示,本港以至世界各地的兒童流行傳染病,都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許多致病源如細菌等,平日可能潛藏在兒童的鼻腔或口腔中,待他們的抵抗力變弱時,才大肆入侵,引起各類疾病以至嚴重併發症。
「以 肺炎球菌為例,當中包含了超過90種血清型,而較為在社區流行度高﹑或是有較高風險導致入侵性感染的,則有10多種。患者主要誘過飛沫或是受病菌污染的器 具而受傳染,因此無論他們是在校園或是其他人多擠迫的地方,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而且肺炎球菌『全年無休』,兒童任何時間均有機會受感染。」鄧醫生說。 (續)

鄧秀碩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8日

哮喘發作的處理 - 哮喘發作症狀,哮喘發作怎麼辦

哮喘發作的處理


有時候,不管你如何小心翼翼服藥,也盡量避免誘發的因素,你還是有可能會發作哮喘。

 

哮喘發作時如何處理?

以下指引,是哮喘發作時建議遵循的步驟,適用於成人和兒童:

1. 立即吸服一至兩劑即時舒緩藥物(通常為藍色)。

2. 坐下,嘗試緩慢、有規律地呼吸。

3.  如果沒有好轉,便每隔兩分鐘吸服兩劑即時舒緩藥物(一次吸一口),最多可吸服10口劑   量的物。

4. 如果你依照以上指示吸服藥物仍沒有好轉,如有憂慮,請打999求助。

5.  如果救護車在10分鐘內沒有到達,而你還感不適,請重復步驟3。


如果症狀有所改善,無須打999,你仍需要在24小時內去看醫生或哮喘專科護士。


如有以下任何一種情況,即表示哮喘發作:


  •         你的即時舒緩藥物吸入器沒有幫助。
  •         症狀惡化(咳嗽、氣促、喘鳴或胸口有壓逼感)。
  •         你因氣促而不能說話、進食或睡眠。


即使在晚上,也不要怕麻煩。如果要去急症室或入院,請盡可能帶備所服藥物的詳細資料。


不要忽視症狀惡化

哮喘之所以發作,是因為症狀連續數日惡化,而你又未有留意到這些症狀,最後便哮喘病發。

在一周內,你若需要吸服即時舒緩藥物3次以上,這可能是因為未能妥善控制哮喘病情。

請注意,如果哮喘症狀惡化,或是你需要吸服愈來愈多的即時舒緩藥物,切勿掉以輕心。

如果症狀持續惡化,請在24小時內緊急約見醫生或哮喘科護士。




資料來源: http://www.hkasthma.org.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7日

關注兒童糖尿病 正向面對 跨過人生障礙

很多人都以為糖尿病只是「老人病」,但其實糖尿病分為「一型糖尿」和「二型糖尿病」,一型患者多於兒童時期開始發病,而本港近年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亦有年輕化趨勢,故糖尿病已成為香港年青人、甚至父母亦不容忽視的病症。

一般大眾對糖尿病的認知,多限於二型糖尿病,即因家族遺傳、肥胖、生活習慣不良而使身體對胰島素出現對抗性,令血糖控制失調。患者須透過適當飲食、運動和輔以藥物治療控制病情。然而一型糖尿病又是什麼呢?「兒童糖尿協會」一直致力提高大眾對一型糖尿病的認識,關注此病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兒科專科醫生馮偉正指出,一型糖尿病主要是因身體免疫系統失調,產生抗體破壞製造胰島素的細胞,使身體缺乏調節血糖的胰島素所致。

生理、心理平衡同樣重要

馮醫生引用醫學文獻指,近年15歲以下一型和二型糖尿新症大約維持在30個左右,但二型糖尿新症數字卻有不斷上升趨勢,他補充這與本港現時少於五個兒童便有一個是肥胖兒童有關,情況值得探討。

糖尿病童從小比同齡學童懂得照顧自己,因為無論飲食或做運動,病童都要「諗過度過」,計算清楚會怎樣影響血糖。可是當身體感到不適時,病童焦慮的情緒亦會接踵而來,需要承受的壓力亦自然較大。「發育時期的病童較為反叛,更會擔心自己在朋輩中的形象,故可能不願跟從醫生指示服藥或打針,這些都會影響病童身體狀況,亦會與家人和醫護人員起衝突。」這時候,家護兩方的協助和關懷顯得異常重要。要讓孩子理解自身病患,明白身體所需,從而配合治療。

疾病不是人生的障礙

雖然我們不能否認,糖尿病會為病童的日常生活帶來不便,但是不是就代表病童的成長發展從此不完美,否定了他們享受童年的權利?兒童糖尿協會每年都為會員及大眾舉辦教育講座和聯誼活動。去年,協會便籌劃為期兩星期,名為「健胰騎士夢環台」的台灣環島單車活動,同行人士包括病童、家長和醫生等,馮醫生亦有參與。「很多家長和病童都以為糖尿病人不宜運動,但其實只要血糖控制得宜,做運動對病人而言利遠多於弊。在環台活動中多位病人都能順利完成項目,就算旅程中偶有出現血糖不穩,卻是教導他們日後在運動中控制血糖的最佳課程。所以,不要將身體的問題當作是人生的阻礙!」每個小朋友都有享受人生的權利,糖尿病童亦不例外。





資料來源:  晴報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10日

痰痰作怪點算好?(Part 2)




痰的解決:

痰主要是鼻內分泌物,建議多清理鼻腔,減少鼻塞保持通暢。基本上,家長宜每日都需要清潔BB的小鼻孔。
 

BB宜仰臥,忌平躺,抬高小頭,托穩小頸,有助將鼻內的分泌物流出。

如果BB有鼻涕,可將棉花球沾少許曼水,輕力弄尖球頂,然後放進小鼻孔清潔。

家長若發現第2日仍未能完全清潔,建議使用生理鹽水,目前市面上有售適合BB使用。

做法先在BB小鼻孔擠進兩至三滴,待三十秒,把BB反轉身俯臥床上,鼻涕及分泌物會自然流出,再用紙巾抹淨即可。亦可以考慮用適合BB使用鼻泵,將泵放入鼻孔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吋深,
輕力泵出鼻內分泌物。



CASE STUDY : 幫仔仔拍痰

新 手媽媽阿思的仔仔悅納六個月時,曾試過咳及有痰,阿思說:「當時仔顯得十分辛苦,但又不懂得將痰吐出來,我只好幫他拍痰,然後給他喝水和食喉棗散,情況略 有改善,毋須看醫生,但若然情況太嚴重的話,就要看醫生,有朋友的仔仔因痰太多,需要醫生幫他抽痰,而我平時亦會多給水和水果汁予仔仔飲。





資料來源: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9日

痰痰作怪點算好?(Part 1)

新手父母圍埋坐,通常最喜歡談湊B經。可能是經驗分享﹑可能是研究產品,亦可能是大吐苦水。「BB有痰可以點做好?」這苦況,你又有否提出過呢?今次就跟兒科專科醫生談談吧!






 
 
痰的原因:

兒科專科醫生何慕清表示,BB有痰的現象很常見,但部份情況可能只是BB的口水而已。事實上,初生BB出世時已有機會有痰,不足月出世的BB,亦可能有痰的情況。
 
BB有痰的原因,可能是較多,或出現患病,如患流行性感冒﹑傷風﹑敏感﹑亦可能是肺炎。因為BB的鼻孔細少,只要有少許異物堵塞鼻孔,若積聚喉嚨後, 便會令BB出現有咳的情況。
 
 
 
痰的情況:
 
何醫生拍出,正常情況下,BB不會無緣無故有咳嗽,咳是自然反應保護氣管。如果BB飲奶或平時有咳嗽,而表現與平時差不多,有機會是喝奶期間咽嗆,建議避免進食過急。至於BB若表現呼吸困難,兼且出現好多痰,感盡快找醫生診治。
 
 
 
 
 
 
參考資料:  www.children818.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3日

嬰兒成長發展及按摩


 

 

身型及肌肉的發展

孩 子成長是一個漫長過程,怎樣讓子女健康成長是父母關注的。馮偉正表示,初生嬰兒身長一般約為47至53厘米,首年的增高速度更是一生中最快的,可增加25 厘米。到五至六個月大時,身長已比出生時增長30厘米,至兩歲時高度可達成年人身高的一半。足月大的寶寶出生時體重開始穩定上升。若寶寶在四至五個月大 時,體重比出生時多出一倍便為最佳,至一歲時最良好的情況是體重達至出生時的三倍。

至於能力發展方面,主要包括運動功能﹑官感發展﹑語言及社交等。
頸部肌肉是嬰兒最先能夠控制的肌肉,在三至四個月大時寶寶已可挺直頸部,控制頭部姿勢;四至五個月開始懂得轉身;五至六個月可用前臂支撐上身;七至八個月可自行坐起。
大部分孩子在10至11個月大時可扶持着物件站起;一般在一歲後會懂得步行。如果孩子在18個月仍未學懂走路,家長便需咨詢專業人士的意見。

 

聽覺及語言的發展

寶寶的聽覺在母親懷胎時便開始發展,出世三個月寶寶就會留意及辨別人聲的來源;六至九個月時,能知道父母叫他的名字及聽得懂「NO」的指令;至一歲時,會開始留意父母的談話內容,雖不一定聽得懂,但對於交談對話會有反應。

寶寶出世時只會嚎啕大哭,直至兩至三個月大開始會發出聲音。
馮偉正指出,在首一年內,寶寶的「BB話」會愈來愈精進,四至五個月開始出現單音發聲,至一歲便可以說有意思的單字。但如到了一歲仍未懂得說單字,家長暫時也不用太過擔憂,因為各種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

馮偉正 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健康創富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5年11月2日

我是自己打針的!


十歲的Felice患原發性矮小症,自去年起接受生長激素治療。

聽說你已經開始自行打針,不用媽媽代勞了,對嗎?」

「前陣子已是自己打了!」小妮子沾沾自喜道。

「不痛嗎?」

「不痛。」她猛力地搖頭,「因為我手法比媽媽好,哈!」

還記得一年前,當Felice知道自己要接受生長激素治療時,是十分害怕,萬個不願意。第一次給她看那比智能手機大一點的智能注射器,即使針頭是隱藏的,她也驚恐得呼天搶地;最後由筆者、護士及父母一同勸解,才勉強嘗試接受第一次注射。雖然Felice承認打針沒有想像般痛,但得悉每天都要打針,她仍是很抗拒;好一段日子裏,每晚就寢前都成為Felice與爸媽爭持角力的時間。

「哄又哄過,罵又罵過,說教也說過不少了,就是沒法使她乖乖的讓我打針……」媽媽憶述道,「後來有位臨牀心理學家朋友跟我們分析,囡囡的抗拒行為是源自內心一些難以處理的負面情緒,或是害怕痛楚、或是氣惱自己膽小,甚至因每天受迫使而生氣。我們才恍然大悟……」

自此,父母每晚為Felice打針時,都細心留意其情緒反應,給她空間表達感受並細心聆聽,全程從容不逼陪伴著她。果然,Felice的情緒迅速平復下來,藥也順利的打進去了;而她對打針的驚恐也日漸消除,並能放膽自行打針。

作為醫生,筆者對Felice首年治療的效果感到欣慰,但更令人鼓舞的,是她在心智上的成長。因此,父母的取態確實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馮偉正兒科專科醫生










資料來自: http://news.stheadline.com/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