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5日

BB便秘嗎? 正確處理嬰兒便秘


嬰兒便秘的定義
    每周排便少於兩次
    排便次數較過往減少
    因排便而哭泣、腹痛、腹脹或肛裂
    糞便很硬,並呈波子或彈珠狀

處理嬰兒便秘的方法
    奶粉罐指示調校奶粉,勿擠壓量匙
    多餵嬰兒飲開水‧六個月以上嬰兒可喝蔬果汁
    按摩嬰兒腹部,或多拉動其腳部

譚一翔指,現時的奶粉大多加入乳清蛋白,又含微量元素,易被嬰兒腸胃吸收,但若奶粉用得太多,家長不斷擠壓量匙的奶粉,會令嬰兒因水份不足而便秘

此外,腸胃不適、飲水不足和生活習慣改變也會引發便秘,「家長訓練小朋友戒片,小朋友於是唔肯屙,越唔肯屙就越難屙。」他不贊成父母用打罵或威嚇手段迫子女「戒片」,否則只會落得子女「屙石頭」的下場。

他建議父母不要把奶粉溝稀,每天額外給三至四個月大的嬰孩餵兩至八安士水,並混入小量葡萄糖令水更易入口,但不要使用蜜糖,因為蜜糖未經消毒,可能影響健康;六個月大或以上的嬰兒,可以飲用西梅汁及蘋果汁,但豆奶則沒有效用;一歲以後,可以剁碎菜蔬混入稀飯當中。

另外,家長可沿嬰兒肚臍周圍順時針或在肛門處以打圈方式按摩,洗澡時,以溫水輕揉胃部或肛門,輪流拉動他們的腳,幫助他們排便。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24日

嬰兒便秘勿頻換奶粉! 簡單按摩幫助通便


子女能成龍成鳳之前, 原來最令父母飲得杯落的是孩子可以天天大便。家中嬰兒幾天有入無出又或「屙石頭」,家長憂心如焚三日換一次奶粉,又強行用手指撐開嬰兒的肛門排便,令小屁股受傷流血。有兒科專科醫生指,若嬰兒大便不暢順,可沿其肚臍順時針打圈按摩;至於有說日本奶粉不易致便秘,其實是因為含有輕瀉劑。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指,糞便硬是便秘的病徵,但家長不應強行以手指分開肛門。他表示,不少家長對子女便秘過份擔心,事實只有極少數個案與嚴重疾病有關。譚一翔解釋,嬰兒超過一日不大便、大便不暢順、大便中有粒粒、糞便顏色較深或呈綠色、大便很臭或有酸味,甚至數天不排便也不算是便秘,只要最終排出的大便軟身,也算正常。若家長不放心,可以在嬰兒放鬆時,輕按他們的腹部,若發現肚仔「谷實」,「加埋成日喊呀,扭晒個身,唔舒服呀好,就可能係便秘喇。」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23日

如何改善嬰兒便秘?


不少家長懷疑子女便秘,會即時轉換奶粉,但譚一翔指出,嬰幼兒奶粉的主要成分基本上分別不大,家長不應頻轉奶粉,否則記錯沖調方法反令便秘惡化。他強調,九成五的便秘是功能性問題引致,包括沖調奶粉不當、飲水不足、生活或飲食習慣改善或情緒問題等,家長應對症下藥,確保子女吸收足夠水分及纖維。

譚一翔建議,家長增加嬰兒每日飲水量及為嬰兒進行排便前熱身運動。他說,三至六個月大的嬰兒由兩安士水開始,可混入少量葡萄糖 「蕌」嬰兒飲用,但以八安士為限;四個月以上嬰兒可喝少量蔬果汁增加纖維,較大嬰兒則可在稀飯中混入蔬菜或紅蘿蔔等。家長亦可輕柔按摩嬰兒肚臍周圍或肛門處、用溫水替嬰兒洗澡時輕揉胃部或肛門、進行踩踏動作等。但他不建議家長用開奶茶或薏米水沖奶、溝稀奶粉甚至餵食嬰幼兒中藥,因可能令奶粉分量不當。


兒科專科譚一翔醫生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21日

敏感兒童慎選護膚品




嬰兒皮膚幼嫩,不當使用含化學成分的護膚品、沐浴露或消毒液會引致皮膚敏感,輕則出現紅腫或脫皮,嚴重者會發燒、甚至全身皮膚壞死,需送院治理。兒科專科醫生建議,家長應購買較少含化學物品的護膚霜,如嬰兒使用後出現敏感症狀,應立即停用並請示醫生意見。
一名每天有浸浴習慣的十一歲外籍女童,皮膚出現紅疹,求醫後就算服食類固醇後仍無好轉,醫生經了解後,發現原來家人每天使用消毒液清潔浴缸後無用清水徹底沖洗,後來女童停止浸浴,皮膚慢慢痊愈。蘇格倫指出,含火酒、消毒用品、香料或中草藥的護膚品,也可引致兒童皮膚敏感,建議家長小心選用,尤其兒童患有如哮喘濕疹敏感症狀,使用任何護膚品前,應諮詢醫生意見。
蘇格倫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16日

對抗兒童傳染病



甲型H1N1流感肆虐,學校是兒童感染傳染病的高危地方,常見的有呼吸道傳染病、腸道傳染病和皮膚傳染病三大類。大多透過體液人傳人,如咳嗽、打噴嚏、上廁所沒洗手接觸其他小孩;少數離開身體仍能生存的病毒則易引起皮膚傳染病,如疣等。
呼吸道感染如流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是最常見的傳染病;12月之後腸胃炎、腸道感染的個案會增多;1月開始會有較多小孩感染手足口病、柯薩奇病毒;而冬春之交踏入水痘的高峰期。

這幾類傳染病分別由病毒和細菌引起,兒科醫生會做出專業診斷,若由細菌引致就需要使用抗生素;若是病毒感染,就只需要小心觀察,提供支援性治療,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對付病毒,一般來說一周內病情便會好轉。
對抗傳染病,我們需要汲取各種維他命、鋅、硒、DHAOmega 3Omega 6脂肪酸等各種營養,提高抵抗力。日常飲食、從食物中攝取是最好的辦法。只要飲食均衡,身體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維他命能在天然的食物中獲取,而且不用擔心攝取過量的問題;要是小孩吃得不太好,可用多種維他命及元素補充劑。多運動、避免吸二手煙都有助免疫力的提高。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14日

嬰兒吃人奶甚少便秘


不少家長對嬰兒排便不暢感到困擾,經常轉換奶粉或以坊間流傳的偏方處理,這樣做可能對嬰兒健康有害無益。有兒科醫生強調,嬰幼兒排便次數突然減少、糞便乾硬再加上因排便引致不適才屬便 秘,主因是沖調奶粉不當或飲水不足,可透過補充水分及纖維改善,曾有嬰兒沒排便十八天,最終排出軟身糞便顯示並非便秘,故家長不必過分擔心。

吃人奶少便秘
兒科專科醫生譚一翔表示,初生嬰兒在出生後數星期逐漸減少排便次數、有肚風、輕微吐奶均屬正常現象,吃人奶的嬰兒甚少有便秘問題。不少母親誤以為嬰幼兒超過一天沒排便、排便不暢順、顏色較深、質地頭硬尾軟或氣味過臭等就是便秘;事實上,排便次數驟減、糞便乾硬加上嬰幼兒會因排便引起哭泣、腹痛或扯裂等不適才屬便秘

香港哮喘會主席 譚一翔醫生


參考資料: http://the-sun.on.cc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12日

空氣污染兒童患哮喘風險



香港空氣污染嚴重,增加小朋友患上哮喘的風險,香港哮喘會估計本港每10名兒童就有1人患哮喘,在全球華人社區中,比率屬偏高,相信與空氣質素差有關。專家呼 籲政府盡快制訂政策,減低二氧化硫、可吸入懸浮粒子、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質的排放量,並設立每五年檢討空氣質素的機制。

造成沉重醫療負擔
香港哮喘會主席譚一翔醫生指,本港約有10%兒童患有哮喘,比率較15年前只有約4%大幅增加。根據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的研究數字顯示,本港空氣質素 近年持續轉差,例如二氧化硫較10年前上升近40%,二氧化氮及臭氧升幅雖然較輕微,但與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水平仍距離甚遠,顯示哮喘患者增加與空氣污染 關係密切。

空氣差及懸浮粒子偏高均是誘發哮喘病發的元凶,空氣污染物升高10微克,因哮喘入院的人數會增加2%4%,對兒童及長者的影響尤其大,症狀可 持續四至五天。長遠而言,生活在污染空氣下的兒童,心肺功能也會明顯下降。譚一翔警告,空氣污染除會影響市民健康,並對醫療系統造成沉重負擔,估計每年直接醫療成本達8億元,若加上非直接成本更達11億元。為了令家長認識及早治理兒童哮喘的重要性,香港哮喘會推出全新「控制哮喘零病徵」教育影碟,由小病人分享病發經驗,也有胸肺科兒科醫生講解哮喘病常見謬誤。

香港哮喘會主席 譚一翔醫生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2011年3月8日

聽力保健



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是零至三歲,兒童說話遲緩的原因很多,而聽障是其中一個原因。父母應注意,孩子有時聽見別人講話,有時卻聽不見;或常需要別人不斷重複說話內容,才能清楚了解對方的意思;對新事物的吸收能力比其他兒童慢;聽別人講話時,呆望講話者卻不能理解內容。
聽力損失的孩子,只要經過適當的訓練,同樣可以溝通傾聽、開口說話,聽力在幼兒語言發展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影響可能很深遠。


中耳炎是中耳部位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所造成。兒童感冒常會併發中耳炎。中耳炎可以只發生在一側耳朵,也可以同時在兩側耳朵發生。
引起兒童急性中耳炎原因,是當病人上呼吸道受到感染,細菌或病毒由鼻咽部逆流進入中耳腔。而小孩子的耳咽管通常較短較直,且調節中耳腔壓力的功能較差,故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時,發炎及咽喉分泌物增加,至令耳咽管受到阻塞,進而導致中耳炎的發生。
兒童中耳炎常會有高燒不退及耳朵脹痛及閉塞的感覺,較小的兒童多會說耳朵痛。中耳炎可能會造成聽力的損失,引起其他併發症。如果醫生沒有適當的治療或延誤治療,耳膜可能破裂,膿液流出而產生異味。 中耳炎復發的機會很大,曾經發生過中耳炎小童,一旦受到感染應找醫生檢查耳朵,盡早預防或治療中耳炎。醫生會就當時的情況處方藥物,有需要時可能要進食抗生素。

兒科專科醫生 周笑顏

參考資料: www.metrohk.com.hk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應向兒科專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