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針對性藥物對付病毒
何醫生解釋,早期診斷和對症下藥是治癒疾病的關鍵。不同的致病原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可使用抗生素,真菌感染可使用抗真菌藥物等。不過,何醫生指由病毒引起的疾病,大部分並沒有針對性藥物治療,只能靠患者的免疫力對抗疾病。正因如此,當嬰幼兒受到病毒感染後發病,無不令父母感到憂心。常見由病毒引起的兒科疾病包括:
玫瑰疹:可由多種過濾性病毒引起,如人類疱疹六及七型病毒,常見於「細B」(一歲或以下嬰兒),主要病徵為高燒,及後皮膚長出紅點。
流行性腮腺炎: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常見於一歲以上的幼兒,主要病徵包括:唾腺腫痛,間中可出現失聰或腦部受感染等併發症。
德國麻疹:由風疹病毒引起,不論任何年齡的人士也有機會患上。患者會全身出疹,情況約持續3至5天不等,若不幸引發嚴重的併發症如腦膜炎,存在致命風險。
病毒性腸胃炎:多數由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致病,常見於夏天。患者會有嘔吐和腹瀉的情況,「細B」容易因此脫水。故此,醫生多會處方電解水予以補充礦物質。另外,處方益生菌也很普遍,作用是防止腸道吸收和積存病毒。
小支氣管炎:由呼吸道合胞體病毒(RSV)感染引起,可導致小支氣管炎,令患者出現咳嗽及喘鳴。
何醫生指預防嬰幼兒受病毒感染致病,還是老生常談,注意個人衛生和均衡飲食必不可少。
防病毒對策
在嬰幼兒未懂得保護自己免受病毒攻擊之前,預防疾病的重任非父母莫屬。何醫生認為,預防病毒感染不過是老生常談,能夠做到以下幾點已能大幅減低患病風險:
1. 注意個人衛生
進食前後替幼兒清潔雙手,注意家居清潔,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在流行性疾病高峰時節,避免到人多擠逼的地方活動。
2. 接種預防疫苗
按照疫苗接種計劃內的建議,按時帶嬰幼兒到診所或母嬰健康院接受預防疫苗。當中,MMR混合疫苗針對預防麻疹、腮腺炎和德國麻疹;流感疫苗可預防感染流行性感冒;口服輪狀病毒疫苗則針對可引致嚴重腹瀉的輪狀病毒。基於嬰幼兒的上呼吸道和腸道的抗病能力較弱,接種預防疫苗將可大幅減少受感染機會。
3. 均衡飲食
維持健康的飲食模式,多進食新鮮、富有營養的食物。當幼兒進入固體食物階段,應按時序為他們添加不同的食材,以防偏食。
4. Playgroup勿亂去
嬰幼兒的免疫力尚在發展階段,一般至4、5歲才漸見成熟。加上他們的衛生意識極低,經常「攬頭攬頸」活動,固幼兒園或playgroup自然地成為了散播病毒的高危地方。建議父母不要過早讓幼兒前往這些地方學習或活動,特別是疾病傳播高峰期更是可免則免。
明德醫療中心 兒科專科何慕清醫生
資料來源: 健康動力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
以上所提供的資訊僅作為教育及參考用途,如果你有任何醫療問題,
應向兒科醫生查詢,而不應單倚賴以上提供的資料